要聞港聞

醫健:醫健寶庫:失眠治療的正確標準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發表的報告指出,成年人需要7至9小時的睡眠,而優質的睡眠所需的入睡時間要少於30分鐘,中途最多醒來一次,時間少於20分鐘,才可達到85%以上的高睡眠效率。隨着年齡增長,上述指標會有所調整,但是對任何年齡人士來說,只要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需要60分鐘才能入睡、中途醒來達4次或以上,或醒來超過40分鐘,都代表睡眠質素欠佳。雖然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但失眠治療應以避免經常出現睡眠欠佳的情況為目標。
結合藥物和非藥物療效佳
一般人對服食精神科藥物都心存恐懼,認為應盡量少服用。但事實上,精神科一如其他內科疾病,都是因為身體發病而需要藥物治療。除少數個案外,單靠心理行為治療未必能夠協助病人完全康復,而最佳治療方法是結合藥物和非藥物治療,例如利用認知行為治療及針灸,以達致優質和足夠的睡眠。
那麼服食安眠藥又是否有效?不少人都明白過分依賴安眠藥的危險性,但如果是血壓藥或糖尿藥,卻較少人承認自己依賴這些藥物。其實失眠、高血壓和高血糖同樣代表身體出現變化,尤其是長期失眠,並不容易回復正常。正如停止服食血壓藥或糖尿藥後,血壓及血糖會上升;停止服食安眠藥,亦會難以入睡。
精神科疾病可分為兩大類,如失眠及過度活躍症等,藥物只是症狀性治療(symptomatic treatment);如病人突然停藥,情況隨時會變得更差,所以減藥必須循序漸進,再看病人能否隨年齡增長或環境改善而康復。
另一類精神科疾病如情緒病、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由於藥物有治療病原的功效(curative treatment),病人停藥後可能沒有不良反應,但也要看病情會否復發,才可判斷是否適合長期停藥。例如情緒病及思覺失調等均有較大機會復發,所以未必適合停藥。
總結而言,失眠及其他精神科病的治療目標,並非減少服藥,而是要令睡眠質素欠佳、情緒或焦慮等情況不再經常出現,並配合非藥物的治療,加上病人的性格、身處環境得到改善,冀能完全康復。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
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鍾家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