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過海隧道擠塞徵費 議員:推共乘更實際

過海隧道塞車問題長年困擾港人。 過海隧道塞車問題長年困擾港人。
過海隧道塞車問題長年困擾港人。
公共交通載量不足 3隧同價恐齊爆煲
繁忙時間過海塞車已是港人日常,當局研推過海隧道擠塞徵費,以望改善繁忙時段過海隧道的塞車情況。不過,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昨開會,議員形容徵費有「懲罰性質」,而且公共交通工具在繁忙時間容載量不足,即便隧道加價,「揸私家車嘅人都唔差在嗰十蚊廿蚊啦!」亦有議員認為,政府明年收回西隧專營權後,只會用「西減紅加」以減少「兜路」,或不同時段加價,只會令隧道「齊齊爆煲」,故應考慮共乘優惠,建議3人同乘可免費過海。
當局研究推出過海隧道擠塞徵費,擬明年8月收回西隧專營權後,向各過海隧道在不同時段收取3種不同費用,包括繁忙時段會於一般收費以外,再附加「擠塞徵費」,而一般時段則按一般收費,非繁忙時段會較低收費。而為免出現「貪平兜路」的情況,假如所有隧道在同一時段的收費,調整至相若,甚至相同水平,便可鼓勵駕駛者根據行程選擇最直接的過海隧道,減少繞道使用其他隧道,意味當局期望將較便宜的紅隧加價或西隧減價以令隧道費「睇齊」。
難減流量 議員促推泊車轉搭
雖然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多次強調議案可望令過海隧道繁忙時間降低私家車流量,惟議員陳恒鑌批評,即便西隧加價亦不見車流有減,改變收費模式,尤其「擠塞徵費」的命名具懲罰性質,與其調整價格,不如改善泊車轉乘問題。陳帆回應說有考慮泊車轉乘,形容「想法前衞」,但否認計劃具懲罰性:「可以唔收費,我哋都唔想收費!」日後會「調節講法,但係不會改變事實」。
議員陳學鋒則質疑,過海公共交通工具容載量不足,反問「局長你有無試過喺3隧繁忙時間睇吓?」當局需考慮公營交通載客量,否則只會令市民改為駕駛私家車。議員田北辰認為,西隧收費高昂,已佔容車量達98%,惟第4條過海隧道「無落腳點」,即便政府明年收回西隧專營權後,一併調整過海隧道收費,亦只會令過海隧道「齊齊爆煲」。他提議政府應推出共乘優惠,以增加同一輛車的容載量可多一人,例如推二人半價、3人免費優惠。陳帆表示會考慮,但有人或聘請司機,故實際操作仍需考慮,年尾將提交立法會。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開會。(袁志豪攝)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開會。(袁志豪攝)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開會。(袁志豪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