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高鈉方包損健康 食不安心官之過

香港人為口奔馳,許多時候早餐吃一份三文治,下午茶又吃一份多士,貪其快捷方便又飽肚,而且屬健康之選,詎料事與願違,隨時病從口入。消委會測試發現,預先包裝方包整體鈉含量偏高,部分樣本的檢測結果更不符《營養標籤及營養聲稱技術指引》要求。事實證明,港府推出形形色色的法例規管食品安全,但因為有法不依、不監不管,到頭來市民一樣食不安心。
消委會測試市面28款預先包裝的白方包及麥方包,整體平均鈉含量偏高,較4年前的同類測試分別上升百分之3.1及2.5。雖然未達到食安中心高鈉標準,但製作三文治時用兩片方包,已達世衞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攝取上限兩成多,再加上芝士和火腿等,鈉攝入量更高。此外,總脂肪含量最高及最低的樣本相差近10倍,而且貴不等於好,以每片零售價計算,最貴一片方包索價26元,最便宜僅一元,計及多種營養的總評分,最便宜一款比最貴一款還要高。調查亦發現,4款方包未有在包裝標示成分表,有10款標示的某些營養素含量與檢測結果不符,有樣本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比標示高超過九成,已交給食物安全中心跟進。由此可見,小小一片方包,潛藏不少健康危機。
眾所周知,進食過多鈉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對「三高」人士尤其不宜。是次調查結果,一方面令人驚覺方包原來不如想像中健康,另一方面反映港府對食品安全監管不足。實際上,港府早在2010年7月1日起,已執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中的《2008年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修訂,除獲豁免項目外,所有一般預先包裝食物都必須附有營養標籤。有關規例推行已經12年,居然仍有商戶違規沒有在包裝上標示營養成分,或標示與實際數據不符,這不是港府一直以來疏於監管、胡混度日是甚麼?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不少人在購買預先包裝食品前,都習慣看一看標籤上的營養成分數據,並對所標示的數據不作懷疑。要不是消委會定期進行檢測,人們豈會知道某些食品標籤造假?然而,消委會並非執法機構,這反而是食環署、轄下食安中心以至海關的職責,特別是食環署和食安中心永遠後知後覺,每有問題食品流入市面,幾乎無一次由他們主動發現,幾乎每一次都是由外地、傳媒或消委會揭發。單是本報,已先後揭發標榜來自日本的盒裝即食生蠔在攤檔無牌擺賣,以及端午節糉葉含重金屬。更不必說,消委會揭出的問題食品不知凡幾,由「冇仔生」餅乾到致癌咖啡再到高鈉方包,不過是香港食不安心的冰山一角而已。
別人是知恥近乎勇,食環署及食安中心則是恬不知恥,失職塞責當成家常便飯。這就難怪,香港這個所謂美食天堂名不副實,早就淪為毒食天堂。這些年,抗生素三文魚、巴西腐肉、蘇丹紅禽蛋、孔雀石綠魚、塑化劑食品、過期肉、坑渠油、哮喘豬肉等輪番登場,市民命懸一線,都是拜食環官僚冇心冇肺冇靈魂所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