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不鬆懈才可避免第六波疫情

目前,每天的新冠肺炎確診數目只有三位數,比高峰期大為回落。但近幾日確診數字又再回升,周一便有737宗陽性個案,包括近20宗懷疑涉及變種病毒株Omicron分支BA.2.12.1的本地個案,當中15宗源頭不明又遍及多區,情況不容忽視。
要點一:病毒繁殖率上升。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預計,每天的確診數目可能會在7‧1前回升到四位數水平。當中最讓人擔心的就是最新病毒的即時有效繁殖率平均值已升到2.03,也就是說,每名患者可傳染超過兩人,這是3個月來的新高。雖然目前入院、重症和死亡率等「嚴重指標」還沒有顯著升幅,但按照現時的上升趨勢,預計陽性個案數字可能會在7月1日前升至四位數,甚至每日多達3,000宗。
本港累計錄得約140宗BA.2.12.1本地個案,除了太古城麥當勞和會展的約54宗,其餘的約40宗個案源頭不明,地理分布又廣,竟多達15區。從醫學角度來看,這樣的個案分布形態屬於「散發性」,而不少患者又與其他個案沒有流行病學關連,所以社區裏應在某程度上存在為數不少的傳播鏈和隱形個案。
避免前往人多地方
要點二:保持警惕,不可鬆懈。在目前確診數目有所回升的情況下,市民必須保持警惕,做好一直在做的防疫措施,不可鬆懈,否則就很容易引起疫情大規模爆發的第6波了。由於新冠病毒一般是通過空氣傳播,因此,保持個人衞生和避免前往人多擠迫地方等做法,仍然是預防冠狀病毒的好辦法。
跟患者接觸自然會增加感染機會,因此市民要盡量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外出戴口罩可保護自己,減低患者在附近咳嗽時感染病毒的機會。另外,基本的衞生常識也不可忘記,例如打噴嚏時必須蓋住嘴、鼻,也不要用手觸碰眼、鼻、嘴,這都有助減低感染呼吸道病毒的風險。
而政府也必須努力提高市民疫苗接種率,如果政府不想出現第6波或第5波時長者染疫死亡率高企的情況,就應繼續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也要盡快跟老人院和社區裏的長者中心合作,讓老人家知道接種疫苗是件生死攸關的大事情,絕不可掉以輕心。
要點三:避免染疫就不會出現「長新冠」。長新冠是一系列在急性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症狀,涉及身體多個部分,它並不是由病毒直接引起,而是當新冠病毒入侵身體後,對多個不同器官造成損害而出現的,主要症狀包括疲乏、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肌肉疼痛和像呼吸急促、發冷、身體疼痛、頭痛、關節痛、胸痛、咳嗽和味覺或嗅覺喪失等的持續症狀。
根據本港醫學院的研究數據顯示,本港每4名康復者就有3人受長新冠困擾,而處理長新冠患者又會對醫療系統和經濟帶來沉重負擔。不感染病毒就不會有長新冠,因此,保持警惕對市民個人健康和社會整體福祉都有莫大的幫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