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最細23歲 乳癌年輕化 宜每兩年檢查

江慧中建議,44至69歲的高危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黃仲民攝) 江慧中建議,44至69歲的高危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黃仲民攝)
江慧中建議,44至69歲的高危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乳房X光造影篩查。(黃仲民攝)
全球近90%女性曾現腫塊或增生
乳癌是排行第3位的本港女性殺手,發病數目更位居榜首。很多女士摸到乳房有腫塊、感到疼痛便擔心是罹患乳癌,惟外科專科醫生江慧中表示,全球有80%至90%女性曾出現乳房腫塊疼痛或增生,疼痛可由賀爾蒙、咖啡因等引起。另外,較年輕、乳房有硬塊的病人中,大部分硬塊都屬良性。由於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醫生遇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3歲,加上及早檢查可減低惡化風險,她呼籲高危的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50歲前70%人腫塊屬良性
江慧中指,20至50歲的女性中,約70%人的乳房腫塊屬良性;而50歲後,腫塊多為乳癌。至於良性乳房疾病,可分成「非增生性」、「增生性」及「非典型增生性」3類。前兩者最為常見,後者則只有不足10%病人患上,屬於會增加患癌風險的類別。5種良性腫瘤中,「非典型增生」及「乳管內乳突瘤」均有機會演變成惡性腫瘤,有20%至30%病人會在幾年後演變成原位癌,若不處理,或會慢慢變成侵入性乳癌。
乳房健康篩查方法主要是臨床診斷、影像診斷及活組織檢查。當中以乳房超聲波最為常見,基本上只要摸到有硬塊,都會進行超聲波,但限制是準確率較低、不能一次過拍攝整個乳房圖像。乳房X光造影及乳房磁力共振造影檢查並非所有人適合做,例如後者是針對已患乳癌的女性,以及屬高風險女性做檢查。另外,乳房抽針組織化驗則是透過幼針或粗針抽取活組織檢查。
若不幸確診乳癌而需動手術,傳統手術有乳房局部切除手術、乳房切除手術及淋巴結手術。進行哪種手術要視乎患者腫瘤的大細、在乳房的位置、癌細胞有否擴散等因素。
微創手術盡量保持外觀
乳房局部切除手術要配合密集的電療,或令病人卻步;切除整個乳房則會影響患者外觀及心理,故通常會進行乳房重建整形手術。現時亦有微創手術,傷口較細及自然,盡量保持患者原本的外觀。
江表示,乳癌病人若跟足療程,第一至二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達90%,治愈率也愈來愈高,甚至有第4期病人存活10年以上。除遺傳外,乳癌沒有單一成因,但年紀大、多吃紅肉、吸煙、缺乏運動等都是患病高危因素。她引用衞生署建議,呼籲44至69歲的高危婦女,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以查看乳房組織的結構,例如鈣化點及硬塊,以及留意乳房組織深處的異常情況。記者莊得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