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量鼻導管 重症疫患一周出院
供氧穩定 侷促不再 3日好轉
本港第5波疫情一度嚴峻,今年3月初單日新增確診逾5萬人,長者及長期病患者首當其衝,醫院因呼吸衰竭引致缺氧的重症患者驟然增多,大多需使用儀器輔助呼吸,嚴重者更需插喉。為減輕深切治療負荷,醫院管理局於今年3月增購千台高流量鼻導管氧氣儀予各聯網,並安排新冠患者在內科病房接受治療,減少患者病情惡化的機率;有患者使用氧氣面罩後感覺侷促及乾燥,且病情惡化後無法滿足其氧氣需求,轉用高流量鼻導管並配合治療後於3天好轉,一周後可出院。
新冠患者或會出現缺氧情況,引致多重器官衰竭。傳統的氧氣治療設備,不外乎使用傳統鼻導管或氧氣面罩。「高流量鼻導管」是一種較新式的氧氣治療設備,經由放置在鼻孔的大孔徑鼻導管,可提供穩定的氧氣濃度、溫度和濕度的高流量氧氣治療,且有良好的舒適性。
傳統導管混空氣更不適
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顧問醫生殷榮華解釋,一般當患者的血氧含量降至約90%或以下,醫院便會考慮使用鼻導管輔助病人呼吸。
他指,常人的呼吸需要約每分鐘30公升的流速將氧氣吸入身體,傳統鼻導管流速最高僅每分鐘10公升,常令純氧和室內空氣混和,未必能提供穩定氧氣濃度,且長期使用會令病人鼻咽膜乾燥,「似強力風扇24小時不斷吹,病人會覺得好唔舒服」。
醫管局增購 供內科病房
相反,若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氣,則可調校高流速至每分鐘60公升,可滿足肺炎患者需要高流速的情況,同時氧氣濃度是100%純氧由機器輸出,故能提供穩定的氧氣濃度,使病人吸氣時不至於吸入太多周邊的空氣。但殷指,儀器以往主要用於深切治療部,惟第5波疫情出現大批新冠確診長者,重症患者驟然增多,醫管局遂於今年3月增購高流量鼻導管氧氣儀,並自3月9日起安排合適患者使用。
以東區醫院為例,院內深切治療部本放置20至30部儀器,當局增購後再獲分配43部,可放置於內科隔離病房,供病患使用。
港鳥東醫院聯網內科部顧問護師(呼吸科)周文俊分享病例指,一名89歲老翁於3月初確診,於東區醫院內科隔離病房留醫,需使用傳統鼻導管輔助呼吸,惟其後老翁病情有改變,院方為其改用氧氣面罩,惟患者呼吸急促,更感覺侷促及乾,且飲食十分不便,而其血液含氧量仍然不足,遂再轉用高流量鼻導管,及服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3天後患者病情好轉,更可於一周後痊愈出院。周稱,為配合儀器使用,院方有專門培訓醫護人員,即使疫情再次反彈,相信亦足夠應付治療需求,達致減重症目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