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總結林鄭五年 啟發未來施政

本屆特區政府進入倒數,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出席任內最後一次立法會答問會,筆者亦有機會向她作出提問,今天想藉專欄寫一寫對林鄭任內表現的一些感受。
林鄭一向給人的感覺是「好打得」,做事一絲不苟,亦有嘗試去解決一些老大難問題,特別是她比較關心基層,大力增加社福開支,對長者福利更為慷慨;她亦關心劏房戶的困難,推出租管和輪候公屋津貼。在勞工方面,她任內完成的取消強積金對沖、增加有薪產假至14周、統一法定假期至17天、改善政府外判工的薪酬福利、開展職安法例檢討、為低薪僱員代供強積金等。正如我在答問會上所說,林鄭為勞工基層所做的好事不少,就算不是一百分,也算是成果豐碩。
怎料,這引來一些網民批評,指筆者有「擦鞋」之嫌。但「擦鞋」必是從功利的角度看,試問對一個行將卸任的人「擦鞋」,又能令筆者獲得甚麼好處呢?筆者對林鄭的評論,是出於真誠分析。
政治天真 代價沉重
林鄭當然不是沒有缺點,但她的缺點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被放大了;若放在太平時勢,可能沒有甚麼大問題。筆者認為林鄭的問題有兩方面,首先是「政治天真病」,這個不是我說的,她自己也間接承認這個問題,她曾說在2019年前不相信有外部勢力干預和搞亂香港。當然,她後來完全明白了。香港的政治原來就是夾雜了很多外部因素,政治天真病的她為此付上沉重代價。例如她上任之初盡力搞「大和解」,在民主黨黨慶捐錢,向反對派佔優的專業界別包括教育界、創科界和社福界傾斜資源,怎料癡心枉費,這些反對派勢力圈子在外部勢力動員下,在2019年成為攻擊政府的大本營。如果她是一個太平官,這些策略都是無可厚非,但她錯判了國際環境和香港的根本政治形勢:香港從來都是中西方政治鬥爭的風口,她沒有弄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個政治上最基本的問題,這也是她在處理黑暴事件出現失策的主因。
其次,林鄭作為資深政務官,就是太熟悉政府的官僚架構,但這種重視程序的思維慣性,妨礙了行政和公務員制度的改革。林鄭政府不少政策市民是贊好的,但缺點就是慢,當中很多受制於制度程序的問題,回應不了社會急速轉變的需要,最明顯就是土地和房屋供應問題,仍未能在她任內改善,單是土地大辯論就花了整整一年,公屋輪候時間一再創新高。政府低下的執行能力與她「好打得」的形象大相逕庭,一再打擊政府威信。
總結林鄭五年得失,意義在於吸取經驗教訓,新一屆政府上下都要提升政治意識、國家意識,要有大格局,從國際政治博弈的角度看香港問題;其次,關鍵還看政府的執行力。候任特首強調以結果為目標,立法會亦通過了改革公務員制度提升政府效能的議員議案,這個大方向正是市民的期盼。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