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靠分選科配對欠準 職場教育與時並進
雖說「知識改變命運」,但喺教育上投放唔少資源嘅香港,貧富差距反而日益拉闊!「兒童發展配對基金」主席陳龔偉瑩就指出,現時本港嘅應試式教育,未能有效咁發掘年輕人嘅潛能同興趣,而視乎分數而選讀科目嘅做法,導致投身於不符自己興趣嘅行業,既浪費才華又無助向上流動,而社會亦因此而蒙受損失。認為係時候重新思考教育嘅本質,要喺學術教育嘅同時,亦須要重視職場教育,咁至可以與時並進。
陳龔偉瑩尋日喺一個電台節目中提到香港嘅堅尼系數,由2008年嘅0.434升到依家嘅最新數字0.537,反映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十分嚴重。而根據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貧窮兒童人口有增無減,喺政府政策介入前更高達27萬人,即每4名18歲以下兒童就有1個是貧窮兒童。
跨代貧窮致惡性循環
佢話基層父母經濟能力差,難以向下一代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家庭亦缺乏社會同職場嘅人脈,限制咗子女嘅視野同社會接觸面;而貧窮青少年則普遍自信心不足,職場嘅知識同觸覺亦相對缺乏,阻礙向上流動嘅能力,形成跨代貧窮嘅惡性循環。
要解決跨代貧窮問題,幫助年輕人開闢向上流動嘅能力同機會,無疑係至關重要。但佢又指現時嘅應試式教育,未能有效發掘年輕人嘅潛能同興趣,好容易胡亂選擇學科及職業,並因分數而決定選科,最後進入一啲無興趣嘅行業,白白浪費才華之餘,更不利佢哋向上流動,而社會最終亦因此而蒙受損失。
佢認為只有通過系統性嘅職場教育,至可以幫助年輕人有能力及信心應對未來嘅挑戰,長遠脫貧,社會先至會受益。其實現今嘅世界急速發展,行業不斷更替、變得多元,各行各業之間亦會互動創新,發展真係一日千里,佢主張要一套有系統嘅扶育同規模嘅職場教育過程,予年輕人到實際職場體驗嘅機會,及早認識社會、接觸商界、建立人脈同鍛煉職場嘅軟實力,啟發自己嘅興趣同提升潛能,從而作出適當嘅職涯選擇,使香港不致落後於世界經濟發展嘅洪流。
實際體驗助適應社會
陳龔偉瑩重申,係時候重新思考教育嘅本質,喺學術教育嘅同時,亦要重視職場教育,與時並進。佢又期望新一屆政府,能夠盡快落實解決跨代脫貧嘅政策,精準投放寶貴嘅社會資源,以幫助年輕人以向上流動為目的,達到脫貧嘅結果。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