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左右為難

香港新冠疫情反反覆覆,揮之不去,究竟何時通關,誰也說不準。內地堅持動態清零,香港當然要跟隨,否則內地絕不可能同意通關。但另一方面,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紛紛放寬防疫措施,且開放門禁,唯獨香港左右為難,開放也不是,不開放也不是,既尷尬又無奈。
在通關無望之下,又有連鎖零食店全線結業,反映零售業處境艱難,尤其是主要依賴旅客生意的店舖,在疫情下苦苦掙扎兩年多,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林鄭月娥聲稱對疫情發展「未睇得通透」,所以維持社交距離措施至6月底,看樣子這些措施還會跨越下屆政府。她倒是說得很輕鬆,可惜業界一點也不輕鬆,沒有旅客帶來活水,零售業塘水滾塘魚,根本看不到前景。
當然,港府並非不想通關,而是無能為力,經過第5波疫情的慘痛教訓,顯得戰戰兢兢。加上專家七嘴八舌,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人上月中就言之鑿鑿斷定兩周後會爆發第6波疫情,有人則稱今年全年都要戴口罩,試問港府何敢輕舉妄動?這就是香港的防疫特色,港府毫無主見,一味依賴專家,奈何專家意見紛紜,莫衷一是,甚至經常自相矛盾,前言不對後語,導致港府朝令夕改,進退失據。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曾公開聲稱一年內不會接種新冠疫苗,詎料僅相隔數月即反過來全力催谷全民打針,更建議推行「疫苗通行證」。他後來解釋「專家的建議會隨着病毒的變化和流行病的發展而改變」,其實正因如此,才更應謹言慎行,因為專家的言行不僅影響港府決策,而且影響所有市民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健康,豈能信口開河。
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這幾年香港先後經歷黑暴和疫情蹂躪,許多行業奄奄一息,再也經不起損耗,港府固然不要再瞎折騰,專家也不要再添煩添亂。許多人認為香港是國際都會,又是金融中心,應該盡快對外開放門禁,否則外資將陸續撤離。其實外資是否撤離,關鍵不在於香港防疫措施是否過嚴,而在於何時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香港與內地經濟密不可分,又是外資進入內地的橋樑,如果兩地長期隔絕,即使香港對外開放門禁,也未必可以留住外資。所以,爭取與內地早日通關,才是港府施政的重中之重,而這只能寄望即將上場的新政府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