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學童自殺近3年新高 家長教師多留意警號

社會關注學童身心發展。 社會關注學童身心發展。
社會關注學童身心發展。
恢復面授需時適應 考試季節勿過分催谷
本港經歷第5波疫情後陸續回復面授課,惟學童自殺情況再次出現。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昨表示,4月份復課就已出現4宗學童自殺,5月更高達7宗,創近3年來新高,認為若按此趨勢發展,擔心會有更多學童輕生;加上本月是考試季節,需要加倍小心。有升學專家指,家長及學校不應只着重學生的學術表現,就着低年級學生,可以多加表揚他們成績以外的表現,亦應建立正面的學校文化,不會令學生喪失學習動力。
葉兆輝表示,學校恢復面授課後,出現的輕生事件有增加趨勢,長時間上網課後,恢復面授課,對學童而言是突如其來的改變,而停課期間可能出現同學離校、轉校等其他轉變,令學童心理出現影響。他又關注學童的睡眠時間愈來愈少,不利學生身心發展。
他又指,低收入家庭在疫情下面對的挑戰特別大,期望政府及教育界對基層兒童投放更多資源,讓他們看到出路及對將來有盼望。他認為現時社會最擅長抹殺學童的學習動力,建議教育局及辦學團體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出路,不一定要只着重成績,否則社會的未來會承受更大壓力。葉又建議在現有學校正規課程上設立精神健康課程,提升對學生精神健康的關注。
成績非一切 升學途徑趨多元
教育心理學家梁佩宜則指,學生上網課的學習差異大,部分人吸收能力欠佳,上網課可能只吸收了內容的10%至20%,面授課逐漸適應,可提升到50%,但很快就要考試。她又指,要面對下一學習階段,即升學的學生面對更大壓力,故學校若許可,應考慮調整考試。
升學機構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表示,現時中學畢業生的升學途徑愈來愈多元,大學亦推出不同的收生計劃,讓成績未如理想,但在學術以外方面有出色表現的學生亦能有升上大學的途徑,不過他指,不少學生在初中或中三、中四時亦未有相關資料,加上學校或家長給予的壓力,令他們仍有傳統觀念,「成績不好就沒有前途」,令他們未面對公開試,已經感很大壓力。
吳建議,對於高年級學生,可多留意多元的升學出路,了解到公開試成績不是唯一的升學途徑,先讀文憑,再升上副學士等,亦可以升上大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