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周邊地區紛迎客 獨是香港通關難

踏入初夏,正是旅遊的好時節,無奈本港疫情始終未見清零,不僅無法與內地通關,亦未能與國際接軌。眼看星馬泰日韓等周邊地區紛紛開放門禁,真正一切復常,偏偏只有香港斯人獨憔悴,此長彼消,此城經濟無以為繼,肥水流向別人田,正是港府防疫進退失據惹的禍。
本港疫情自3月中高峰後開始回落,近期每日都徘徊在新增200至400宗的水平,雖然已趨平穩,甚至變成風土病,但由於未能進一步下降,加上酒吧群組爆完又爆,林鄭事先張揚本月下旬未必能如期放寬第三階段社交距離措施,在她落台前都無計劃為外防輸入措施鬆綁。意味不僅「疫苗通行證」繼續推行,提升處所人數上限又未能如願,入境人士抵港後照樣要在酒店隔離7日,而且航班熔斷機制仍未取消。凡此種種,皆嚴重窒礙港人外遊及海外人士訪港的意欲。
特別是亞洲多國相繼復常通關,新加坡早就撤銷口罩令,已完成接種疫苗的旅客入境後可自由活動,毋須隔離;南韓最新亦公布,6月8日起未接種疫苗的外國人入境免隔離7天。保守如日本,早在上月已宣布入境國家依風險高低分為紅、黃、藍三類,來自低風險藍區的旅客,入境時不論是否已接種疫苗皆可免篩檢、免隔離,當中包括香港。至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地亦有類似的免隔離安排。可見整個亞洲基本上已對外開放,歡迎旅客入境,只有自詡國際大都會的香港仍在閉關自守,關卡重重,彷彿另一個世界。
外界多番追問港府何時才能通關,惟林鄭擺明等收工,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說,即使未能解除外防輸入等措施,但取消熔斷機制,並將酒店隔離改為居家隔離以方便港人外遊,港官也是堅決不肯。商經局局長邱騰華昨日表示,認同香港應該與各地探討在安全的環境下恢復往來,但必須非常審慎,因為內地花了很大力氣才將新一波疫情壓下,因此香港不能夠只顧一邊而不顧國家的情況。邱局長所說確是實情,內地這一波疫情爆發,或多或少跟香港將病毒倒灌內地有關,這也表示沒有國家首肯,中港通關遙遙無期,同澳門通關也是遙不可及。
問題是,時間不等人,香港閉關鎖港已有兩年半,港人過着禁足生活也有兩年半,經濟插水不用說,不少人更因為長期嚴守社交距離措施而令情緒繃緊,急需外出吸一口新鮮空氣。君不見,港府連開放沙頭角旅遊都反應踴躍,可見不少港人早已悶得發慌,不理好醜只求就手。遑論本港失業率急升至5.4%,各項經濟指標皆向下,破產清盤潮如海嘯湧至,往日車水馬龍的銅鑼灣、尖沙咀盛況不再,外資甚至將基地由香港轉往新加坡。由此可見,惟有盡快打破門禁,將防疫措施拆牆鬆綁,既讓港人走出去,也讓旅客走入來,方能回復活力與生氣。
現屆政府已是看守政府,人們早就沒有期望,惟望李家超政府上場後能看清現實,為香港引入活水,不要再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