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筆下風雲:引入馬來西亞醫生

本港公院醫護人手荒鬧了多年,至今沒有改善,儘管立法會好不容易於去年10月通過《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訂明容許海外指定院校畢業的非本地培訓註冊醫生,來港於公營機構工作5年後,可免試註冊在港執業。無奈港府引入海外醫生的進度非常緩慢,今年4月才擬定首批認可資格名單,全部都是英美名校如牛津、耶魯等。曲高和寡,香港憑甚麼吸引這些世界頂尖精英?名單有等於無,不切實際。
第二批認可資格名單仍未出爐,其實港府若有心引入海外醫生,必須實事求是,即使引入內地醫生有爭議,也可引入東南亞國家的醫生,僅馬來西亞,醫療水平便絕不遜色。2019年美國《國際生活》雜誌公布全球最佳醫療國家排名,馬來西亞名列榜首,而且是連續3年拿下該殊榮。實際上,馬來西亞的醫療旅遊非常蓬勃,數據指出,2011年有643,000名醫療遊客到訪,到了2018年已增至120多萬人。不少港人每年到當地做身體檢查,貪其水準高,價錢卻比本港私家醫院便宜數倍。
至於最為本港醫護界「詬病」的言語不通問題,馬國醫生普遍使用英語,華人醫生甚至會普通話及多種方言,如粵語、福建話、客家話等,可見溝通不成問題。香港公院醫護薪高糧準,有吸引力和競爭力,要是肯引進馬來西亞醫生,肯定不乏人才應徵,就看港府何時才肯打開方便之門而已。
當然,引入海外醫生阻力重重,最主要是本港醫護霸權牢不可破,他們根本不想有外人搶飯碗。港府則態度曖昧,表面上從善如流修例引入海外醫生,實際上一切歎慢板,結果病人「等到死」的苦況依然沒有改變。期望新政府上場後能加快步伐做實事,真正造福基層病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