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激濁揚清:網絡刻舟求劍的故事

有網民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其已懷孕38周的妻子,在港鐵車廂內被一名女乘客搶奪座位,遂將對方拍照上網公審。有人認為應讓座予大肚婆,但亦有人覺得該名丈夫發布涉事女士照片,做法不當。相比起俄烏戰爭、美國槍擊案,香港人關心的事情是多麼的日常和貼地。
為了更公允地評論此事,筆者特意上網找回該社交平台的原本發文,在該篇約200字的發文裏,完全沒有關於該名丈夫或孕婦就着此事當場與搶位女子交涉的描述,這究竟是故意隱去不說,還是成語故事「刻舟求劍」網上版?
筆者過往乘搭港鐵,也曾多次遇上當列車準備埋站時,車外乘客透過車窗看到車廂內有空的座位時,他們那個兩眼發光,並在車門甫打開的一剎,立即一擁而上衝入車廂爭位的畫面,根本就懶理「請先讓車上乘客落車」的呼籲。筆者曾不止一次當面訓斥此等劣質乘客,但有「車廂搶包山」之徒竟一言九頂學人駁嘴,我反問他:「你沒位坐的問題大些,還是乘客被你弄得下不了車的問題大些?」卻從未將這類教育第三世界人士的事情放上網,故真的不明白上述賊過興兵式、無hashtag當事人的發文,其出發點何在。
網絡的原意是讓知識得以快速廣泛傳播,可惜沒幾個網絡使用者真有善用來開拓自己的視野,反而仇恨卻得到極速散布。早前有人拍照公審有巴士乘客在身旁的空座位上放上袋子,有「網絡陪審員」指「今次放袋,下次放滴水雨傘又怎樣啊?」這等似是而非的意見能不教人失笑嗎?一個空位處處的車廂,一個目測乾淨清潔的袋子,也能被人拿來無風起浪,「今次坐的是乘客,下次是一個失禁人士又怎樣啊?」如此民智令人忍俊不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