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檢討調薪機制 研究績效掛鈎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日前通過今年的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在扣除遞增薪額後,高層公務員的薪酬趨勢淨指標為7.26%,中層為4.55%,低層為2.04%,最終加薪方案有待政府和行政會議決定,然後再交由立法會審批。
今年的調查結果在社會各界,以至是公務員內部都引起頗大爭議。首先,雖然第5波疫情已見緩和,但不少市民仍然面對凍薪、減薪,以至失業困境,因此對於公務員隊伍在此時恢復加薪,尤其是高層公務員可望大加逾7%感到難以接受。
調查結果並不合理
此外,不少商界人士及人力資源學者都指出,今年的調查結果存在不少問題,未能充分反映私人市場實況,包括:一,調查是在農曆新年前進行,當時不少公司剛因去年下半年經濟好轉而加薪,但未有反映隨後爆發第5波疫情的影響;二,調查雖有計算私營機構職位的花紅增減,但卻未有計及僱員在疫情下被迫放無薪假的情況。
三,部分深受疫情打擊的公司,據報因種種理由未參與今次調查,較少受疫情影響、甚或生意反而增加的公司則留低,扭曲整體調查結果;四,不少企業的本地、海外及內地高層僱員,近年因疫情或其他理由離港,部分公司須以高薪留人、搶人,拉高了高層僱員的薪酬數據。
部分人更認為,是整個公務員調薪制度都有缺陷。例如私人企業的高層僱員人工高企,原因是他們要「孭重飛」向公司「交數」,如表現未達指標,所面臨的可不是凍薪或減薪,而是隨時會被辭退。反觀政府官員除非是嚴重失職或干犯刑事罪行,否則不論表現優劣,績效成疑,都一律可按相同的幅度調整薪酬,要將其解僱更是難過登天,令不少納稅人深感不滿。
再者,面對疫情及經濟不景,不少私人公司會透過裁員或重組來控制、減省整體員工開支,餘下的僱員未必會被減薪,但卻需要承擔更多新工作和責任,「一個頂幾個」。然而在公務員體系,往往是一有新工作就要求加人加位,要現有人員添加新職責是相當困難,結果導致公務員編制不斷膨脹,各級公務員人數有增無減,但市民並未能感受到加人的效果。
在筆者代表的建測規園業界,相關專業職系的高層公務員薪酬,未必會高於同等資歷的私人機構僱員,但前者的工作量和責任一般相對輕鬆。在中低層僱員方面,政府的入職薪酬水平現時則明顯高於私營同業,令業界近年出現愈趨嚴重的人才流失。
筆者明白公私營部門的架構、制度、工作性質及指標、對員工穩定性的要求等皆有不同,兩者的薪酬機制不能直接對比或複製,但也不應該完全脫節。政府應按既定機制,適時進行公務員的入職薪酬和薪酬水平調查,以及對公務員調薪、評核和升遷制度進行檢討,研究引入某程度的績效掛鈎元素,提升管治效能,讓市民感受得到施政的成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