冚完翻生 網騙暴增 執法失魂
購物談情好多氹 起底危及私隱
網絡通天下,網絡亦藏萬千罪惡!自從互聯網商業成為熱潮之後,網絡罪案便高踞不下,今年首3月,本港已錄得4,617宗網上罪案,當中過半為網購及求職騙案。無獨有偶,消費者委員會今年首4個月的網上購物投訴亦多達3,737宗,較去年同期的1,945宗,激增92%。網上罪案不絕,與網騙平台冚之不盡有關,即使執法單位公布有問題網頁後,騙徒數分鐘後已能「重生」,架設另一網頁搵食,網絡「永生」成大患,有政黨人士認為,在網絡世界中,平台是最有力的玩家,促相關機構主動監察把關。資訊科技界則提醒市民應謹慎網上活動,小心墮入五花八門的網騙陷阱。
現代人的生活已離不開各種網上平台,由Ig(Instagram)、Facebook、YouTube到林林總總的社交及網購平台,但網絡騙案亦應運而生。警方統計顯示,近年科技罪案連年上升,2017年整體科技罪案宗數僅5,567宗,前年已飆升12,916宗,去年再增至16,159宗,較2017年大增達三倍,涉及網絡罪案的款項更高達30億元。今年首3個月,網上罪案依然高企,共有4,617宗科技罪案,涉及約9.5億元。
求職騙案增3.5倍
求職騙案為近期升幅最高網上騙案類型,去年已有近1,100宗相關個案,較前年的236宗,急增3.5倍,今年首3月已錄得近600宗,幾乎是去年的一半。文員王小姐於社交平台Facebook發現一個兼職招聘貼文,透過通訊程式應徵獲即時聘用,但被要求先透過「轉數快」過數予一個私人銀行戶口,王不虞有詐,先後多次過數以賺取兼職工作,累計損失10萬4千元,最終只能報警求助。
眼見網騙日益增加,曾經受騙的Sarah成立了網購騙案關注組,她表示,最近發現與疑似網購騙案的社交貼文「多到黐咗線」,經常收到受害者求助外,亦時常看到相關廣告,推銷「一斤龍蝦只售40元」等,吸引不少興奮的人留言,她亦只能逐一提醒留言者提防受騙,「40元一斤怎會做零售,批發賣更能賺得多,一睇就知呃錢」。
Sarah坦言,現時社交平台僅需電郵等資料便能開通,平台上充斥虛假資訊,「防不勝防」,騙徒即使被封帳戶,數分鐘後已能「重生」,甚至於網絡「永生」,社交平台的監察亦不到位,不少帳戶即使遭投訴仍未被隱藏,令更多人受騙。
平台有責任監控
政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表示,社交平台出現的騙案,該平台絕對有責任監控。他舉例,部分騙徒於Facebook大賣廣告招「生意」,管理者應有能力審查,並移除懷疑騙案的貼文。他稱能否打擊騙案視乎平台「有無心做」,又認為本港應要求網上銷售者披露其聯絡等資料,方便買家追查貨品行蹤及當局徹查騙案。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則指,網上一切的資料均可以做假,包括電話、地址等,市民需要自己審視,本着便宜莫貪的心態,透過可靠的平台消費,減少「中招」的機會。他又指社交平台雖有系統堵截有問題內容,但系統難以分辨該售賣或招聘是否詐騙,而消費或招聘過程透過其他程式處理,僅能透過用戶舉報以識別。記者陳曉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