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人才空巢化 外推內拉創活力

教育育人,人才立國。在香港,優質人才是創造一切價值的根本,支撐着社會的現代化、國際化和經濟化的長期穩定成長,但這種發展模式正被人才外流所動搖,令各界感懷殷憂,甚至有斷言香港已呈「人才空巢化」、「雙向奔赴」失衡的端緒。面對區域合作和全球競爭的新格局,需以產業和市場活力為定位,把握由治而興的時機,提升對一線人才的向外「推力」和向內「拉力」,實現「留下來、用得好、引進來」的人才政策目標。但怎做呢?
前瞻性策略難布局
全球化的時代,包括人才的資源流動是自然的市場機制,但持續多時的政經亂象和疫情危機,卻令香港人才不再是多向流動,而是淨流失,不但涉及人數眾多,更是愈高階且專業者愈多,形成一種「人才空巢化」的負面氛圍。驟然出現的經驗技術難傳承、前瞻性策略難布局、接班人才難培養的挑戰,直接影響對本土人才的培養、使用和留住,以及對海外人才的吸納,其負面作用更由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力,延伸到整個城市的活力和創造力。
人力資源外流本身的原因跟造成的結果各有不同,以個人面向而言,無論是對環境和感覺的低落,還是對海外發展的憧憬與實踐,都會影響人才的去留,而如何留下人才或讓人才願意回流作出貢獻,則是政府有責任、企業有需要做好的「外推內拉」工作,策略性、實務性地協助人才外出開拓和吸引人才留港發展,實現人才己用、雙向奔赴的目標。
第一,每一個離港工作或生活的人,其學歷經歷跟各種專業技能都不同,其訴求和際遇亦各異,因而不能簡單地定性:「離港必是人才,一走永不回頭」,至少應先對涉及人才流失的「人才」和「流失」作出一些基本定義和指標、數據分析,以及政策研究,有關的討論才會有意義。
第二,一般而言,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生活環境、工作條件、子女教育,以及因違法或政治理由,都是人力資源外流的重要推力,因而有關「流出」對社會是利弊參半。若是出現人力資源淨流出,則除數字加減記錄外,更應認真評估有關外流人才及其數量,會否影響社會的關鍵性產業、整體生產和創新動力,以及政府的行政管理,並據此擬定解決人力資源外流及人才流失的對策。
第三,在吸引人才的「拉力」方面,面對人手荒,不能再集中依賴本地人才,而應將目光放遠,招攬海外合適人才,特別是對已提供多項「惠港」措施的內地地區,給予「雙向奔赴」的空間和待遇,更好地把握經濟復甦和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
第四,真正的人才並非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是涉及經濟、產業、個人能力和競爭力,以及制度、政策、政治、文化、身份認同和社會忠誠等綜合性問題,要挽留人才最重要的還是發展的機會和前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