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設施清淤 渠務署每年挖出500噸
【本報訊】雨季來臨,為減低暴雨期間的水浸風險,渠務署為排水設施進行清淤及保養維修、實施「及時清渠」安排。同時應用新科技協助監測和分析水浸風險等,包括在各區設立共超過100個水文站,在約190個防洪要點安裝傳感器,24小時實時收集全港各主要河流和水道的水位、雨量或潮汐等數據。當局今年起在多個主要進水口安裝閉路電視系統,實時監察進水口情況。
由渠務署管理的防洪設施,包括逾2,400公里的地下雨水渠管、超過360公里的人工河道、4個總容量超過18萬立方米(相等於72個標準游泳池)的地下蓄洪池,以及4條總長約21公里的雨水排放隧道。當中牽涉的工作包括處理日常公共渠管淤塞報告、機電及結構的定期檢視、老化和受損雨水渠道的復修、排水設施的清淤工作等。
渠務署香港及離島渠務部工程師劉耀文表示,雨水排放隧道及地下蓄洪池的清淤及保養維修工作甚具挑戰,為免妨礙設施在雨季運作,有關工作會安排於每年旱季,即11月至來年3月進行。每年需清理4條雨水排放隧道及4個蓄洪池的沙石、淤泥多達500噸,相等於大約34輛雙層巴士的重量。
緊急事故中心遇極端天氣啟動
踏入4月至10月雨季,渠務署會實施「及時清渠」安排,並在預測大雨來臨前,調配人手巡查全港約200個容易受垃圾或枯葉等阻塞的位置,如發現渠道淤塞即安排清理工作。當紅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以及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緊急事故控制中心」便會啟動。
渠隊管理組通渠工長賴義明表示,同事會24小時輪流當值,專責處理市民有關水浸的求助個案,盡快前往現場清理被雜物阻塞的排水渠,以去年10月颱風「獅子山」及「圓規」先後襲港期間為例,中心接連運作大約60小時。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