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食艱難 排隊破產
單月多6倍 清盤增8.7倍
新冠疫情重創本港,疫魔造成的影響正一一浮現,破產管理署昨日公布上月個人破產、企業強制清盤呈請,發現兩者均急升,並創近兩年新高!其中破產呈請提交有930宗,較3月的130宗急升逾6.15倍,亦較2月的495宗升近一倍。針對企業的強制清盤亦同步急升,可謂排隊申請破產清盤。有經濟學者表示,破產申請者多為中小企東主等中產人士,預料他們的生意受到疫情影響,虧蝕或致資不抵債,傾盡家財後只能申請破產保護。亦有學者認為兩組數據急升,與政府防疫政策僵化、支援措施滯後致錯失時機有關,促政府及時檢討防疫措施,避免過緊措施衝擊更多中小企。
破產管理署最新數據顯示,4月有930人申請破產,數字較去年4月的640宗,按年上升超過四成,若與上月比較,更大增6.15倍,最新破產申請已創自2020年5月的2,079宗的新高。今年首4個月,破產呈請累計已有2,120宗。至於4月發出接管或破產令有389宗,較3月的105宗同樣升2.7倍。
學者﹕中小企疫境嚴峻
企業方面,上月強制清盤呈請有68宗,同樣較3月的7宗急升逾8.7倍,按年升一倍,重返2020年5月時水平。而企業強制清盤呈請的首4月累計有143宗。
對於兩組數據急升,破產管理署亦解釋,由於疫情影響,司法機構在3月至4月實施特別上班安排,導致期間提交的呈請書數目以及頒布的破產令和清盤令數目波動,3月及4月相關數據因而受到影響。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表示,破產宗數大增反映中小型公司於第5波疫情的困境嚴峻。他解釋,眾多中小企並非以私人公司的形式運作,公司與個人的財政「匯集一身」,一旦遇上逆境,經營者往往以變賣個人資產的方式養活生意,而本港眾多中小企多是經營零售、餐飲商店,這些行業亦最受疫情及政府防疫措施的衝擊,加上政府的社交距離禁令在4月仍大部分時間維持,以致部分經營者未能再獲得貸款,「捱不到下去」。
反映政府支援「遲咗好多」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坦言,破產及清盤急升,反映政府的支援「遲咗好多」。他解釋,第5波疫情於1月已來襲,當時港府已推出第5輪「防疫抗疫基金」等支援業界,到第6輪基金推出,「援助遲遲未到東主的手」,期間東主只能靠借貸維持現金流,但累積金額持續上升,銀行因其未能償債的風險過高,已不願再融資,導致資金鏈斷裂,未能還款的情況下只能破產。
李兆波認為,港府需重新研判防疫政策的鬆緊,若過於嚴厲而未有提供適切支援時,只會令經濟重挫,不同階層的生活受損,得不償失。李亦提醒中小企東主,仔細判斷經濟環境、疫情持續的情況,計算公司將來面對的風險,適時需考慮「忍痛止蝕」,減少潛在的損失,保留一筆資金,以便未來「東山再起」。
對於未來破產之勢會否繼續上升,他們均指本月破產數字料不會再急升,但可能維持相近水平或稍微緩和。其中一個原因是法院的特別上班安排或令呈請宗數滯後,上月數據爆發之後,未來的數據或趨平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