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對付星鏈
內地網民似輕視星鏈衞星系統對中國國防的威脅。他們認為可以容易地把星鏈衞星擊落。例如用反衞星武器和發射激光束、粒子束等去破壞,用導彈攻擊。可是這些提議都是點對點的打擊,星鏈衞星現已有1,900顆衞星在軌運作。今後將會增加至42,000顆。點對點的攻擊涉及多個攻擊基地,費時失事。星鏈衞星是低造價,用導彈將之擊落是不對稱的耗費。
而且,網民提的是靜態概念,戰爭一起,星鏈衞星早已先發制人,把中國為數有限的衞星殲滅。北斗系統幾十顆衞星容易被星鏈衞星毀滅,更不用說美國軍方其他反衞星的攻擊手段。美國若先發制人,中國怎樣可保衞衞星及其通訊系統呢?情況就會如俄烏之戰,俄羅斯沒法絕對制空,阻止不了衞星通訊與無人機和炮火的整合攻擊,陸海戰場上不易應對。中國應該不會先發制人,但一開始衞星系統全被破壞,怎樣可以有機會後發制人。結果便是全面受制,處於劣勢。若用於韓戰,由於衞星通訊的全覆蓋,幾無死角。中國人海戰術失去了山川地勢的掩護,地道也沒用,便變成全然暴露在美軍的炮火之下,難以堅守,更遑論反攻。
現代戰爭是訊息戰爭,是高科技的戰爭。若中國失去太空權,讓美國用星鏈把低太空(LEO)擠佔。估計這個空間只能容50,000顆衞星,星鏈佔了近九成,可成壟斷之勢。平時以此賺商業利益,戰時便成美國攻打他國的利器。即使在戰時,星鏈號稱民用,企業擁有,中國或其他國家沒有理由去攻擊它,就像俄烏戰場上俄羅斯沒法對付星鏈提供的軍用功能。對中國及至美國針對的國家,包括它的盟國而言,在美國太空霸權底下,似難有對策。
中國亦發展星鏈類的衞星集群系統,上海松江便在2021年設專門的產業區來發展,預期每年製造300顆衞星,進度相信不足與星鏈抗衡。馬斯克發展星鏈概念是分散式網絡化的,如美國超級電腦可用萬部個人電腦連接,他的特斯拉電動車也是用數以千計的電池結集作動力。星鏈以數萬衞星形成巨大功能的網絡,重點是整合和軟件,不是硬件技術的升級。因此可用現有技術、設備、低成本製造和開發。中國過於強調技術發明,要趕超美國西方,集中於單個技術,整合與應用考慮不足,或許面對星鏈衞星系統的巨大威脅,中國的國防技術思想要稍有調整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