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美國自救?

經濟決定政治。俄美之戰,決定因素還是經濟,美國不懼國際政治的變化,擔心的是國內在民主選舉制度下的政治鬥爭。若經濟不景,國內政治也會不穩,不同的利益集團可趁勢爭奪政權,理由是政權可帶來龐大利益。
美國現時最大的挑戰,是要繼續吸納國際資金,來填補國內財政與外貿赤字,鞏固金融的泡沫。另一個是壓抑高通脹,不使其失控衝擊脆弱的經濟和引發社會與政治不安。應付高通脹是收緊銀根,抬高利息。一方面可利用息差吸引國際游資,但美國沒收俄羅斯企業與富豪的海外資產卻打擊部分外國資金,要迴避美國的長臂管治。與中國的脫鈎行動也驅趕中國資金離美,息差未必足以吸引外國資金流入,債務的差缺可能還要聯儲局填補。
而收緊銀根可打擊金融股市樓市,卻未必可以壓抑進口通脹。美國去工業化已久,經濟基本運作、生活所需高度依靠海外,海外通脹和其他供應鏈瓶頸因素依然可以推高進口通脹,尤其是俄烏戰爭使俄烏的出口受挫,國際油價、礦產和農產品漲價難回,國際高通脹便形成美國輸入通脹的大壓力。
美國要壓抑國內通脹,便需壓抑國際通脹,它能做的便只是用政治力量迫使國際能源價格下降。但國際能源供應是寡頭壟斷,美國便要與OPEC+的眾多能源出口國鬥爭,不易成功,也會弄巧反拙,讓沙特阿拉伯等與俄國一起再推高能源價格,亦會使石油產出國害怕美國正在立法的制裁手段,把資金調離美國及其長臂控制的國家,如英國等。國際資金流動的促成因素便是政治考慮大於經濟的息差作用。
美國退而求其次的是要對中國妥協,把前總統特朗普的對華關稅增加取消,希望可以減輕進口通脹壓力。或許中國會接納,借此增加對美出口,擴大外貿順差來刺激國內經濟,可是中國也承受着原材料等加價壓力,對美出口的商品仍可提價,結果便會部分抵銷美國減免關稅的作用。
而從政治來看,美國仍在用政治、軍事與金融手段對付中國,中國為甚麼要在這個時候救美國呢?2008年中國用4萬億元刺激經濟來救美國,換來的是美國的恩將仇報。在俄烏之戰,中國可以看清美國的企圖,它是把中俄兩國列為攻擊消滅的對象。中國或許顧慮國際穩定,不落井下石,但亦不需救美。美國能怎樣克服當前的高通脹和滯脹風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