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方與你抗疫﹕白衣天使克服設備不足助病患康復

李少蘭(左二)與護士團隊,統籌確診兒童的護理服務。(受訪者提供) 李少蘭(左二)與護士團隊,統籌確診兒童的護理服務。(受訪者提供)
李少蘭(左二)與護士團隊,統籌確診兒童的護理服務。(受訪者提供)
【記者袁永霖報道】每年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今年的主題強調護士對強化整個醫療衞生系統之重要,近兩年本港醫護忙於應對新冠疫情,尤其在第5波,患者之多令醫療系統不勝負荷,護士疲於奔命照顧病人,才能令不少病人渡過難關。有曾在今波疫情中照顧新冠病人的護士指,場面前所未見,而且不少設施內的設備不足,令他們只能在有限的資源中,盡力照顧病患。病人能順利康復或無憾離開,就是意義所在。
在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工作的資深護師李少蘭,於第5波爆發初期,「舉手」自願照顧新冠病人,在今年2月被調派到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工作(HKICC)。她憶述,該處接收確診兒童及其家人為主,中心營運初期沒有照顧兒童的專用設備,團隊要在自己所屬聯網尋找合適設備,例如俗稱「彩虹戰車」的兒科急救車,亦要統籌將病童集中到同一區照顧。她形容自己在團隊中如「膠水」般連繫各隊員。
館內設置巴士站 扮等車安撫長者
其後HKICC轉為接收長者,李少蘭更對年輕同事的拚勁與感性有深刻印象。她哽咽道,曾有一名確診長者病情急轉直下處於彌留,有年輕同事擔心其家人未能趕及前來見最後一面,於是使用平板電腦,透過視像讓家人在長者離世前,好好道別。
新界東醫院聯網老人科顧問護師史綺雯在3月底被派往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大量長者確診,被迫送往本來並非安置自理能力低病人的亞博館,她坦言「做咗廿幾年護士都未見過如此情況」,場地及硬件均不足,只能盡力借設備。另外不少醫護未必有照顧長者經驗,她也要協助提供速成培訓、簡化流程,並參與「傷口小組」,為有傷口的長者病人提供護理建議。
部分入住亞博館的長者患有認知障礙,不時嚷着要回家。史綺雯稱,為了安撫他們,護士們想到在館內設立「巴士站」,只要長者想回家,便帶他們去「等車」,以分散他們注意力,再哄他們回病床。
李少蘭坦言,護士也有情緒,「唔覺得喊係唔專業」,最重要是同事互相扶持與傾訴。史綺雯則提醒自己,若任由情況影響專業是對病人不公,盡忠職守才對得起病人與逝者,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護士團隊在亞博館內設立「巴士站」,安撫長者情緒。(受訪者提供)護士團隊在亞博館內設立「巴士站」,安撫長者情緒。(受訪者提供)
護士團隊在亞博館內設立「巴士站」,安撫長者情緒。(受訪者提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