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寄望新政府

黑暴顏色革命之前,由於歷史因素,也缺去殖民地化,香港社會與政府偏重海外,輕視內地。在顏色革命之後,面對美國等外力的干擾,香港社會也出現對國際化的擔心懷疑,甚至有人提議,為抗外力滲透,要把一國兩制改為一國一制,否定香港的國際化,把愛國愛港與香港背依內地、面向國際的歷史功能與使命對立起來。前者是糊塗無知,後者是矯枉過正,均不是香港應有的發展戰略與取向。
特首候選人李家超提出的立場,正可把這兩個似是矛盾的傾向,從極端回歸到理性。香港要包容、多元、開放,既要搭上內地發展,亦要在世界競爭中形成新優勢,做好國家與世界的橋樑。這應是香港在新時代裏的新定位,也是一國兩制的初心。25年來多種爭議吵鬧,應可塵埃落定,不容再變。即使當前新冠疫情下的通關問題,按此原則,便沒有國際通關與內地通關之爭。只有國際通關,香港的國際城市功能便少了內地因素,單憑700萬人口的城市作用有限。單只內地通關,也抹殺了香港國際城市的功能。合理的取向是把國際與內地通關合起來考慮,恢復香港在國際與內地之間的橋樑功能。
國際與內地因素並重,便不會如往常那樣止於口號,而是貫徹到各項政策之中。也因此不能單看本地,也不僅只大灣區,而是全國和全球國際。李家超引述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八大中心,每個都把內地與國際結合起來,不可分割。
但是,回歸25年來,香港故步自封,當國際以及內地突飛猛進時,香港浪費時間於內耗,各方面發展都不如理想。要如李家超所說重振香港國際地位及聲譽,也還要加上重建香港在內地的信任與形象。香港需要求變,要加速改革以彌補過往的落後。
而國際形勢於今已不是回歸初期的太平盛世。世界多變,香港作為中國部分,難免亦受衝擊,金融安全尤為重要。李家超政綱中提到要對金融、食衞、基建、自然災害等作全面風險評估,正可符合現代政府應急應變的制度措施,一改原來承自殖民地時代的僵化和缺風險意識與應對手段。但香港發展最大的基礎是金融,金融受國際變動影響可以急迫、巨大,特別是近年國際政治衝突往往以金融武器化,新一屆政府更要將之當作頭等大事作預防。
希望新一屆政府可以為香港開新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