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通脹時代重臨 基層市民受苦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成功當選連任,但其得票率及選舉的整體投票率都顯著下跌,之後他落區時還險些被反對民眾的車厘茄掟中,原因並非其主要對手瑪琳勒龐的極右政治主張獲得廣泛支持,而是因為法國國內的通脹問題日益嚴重,令到許多國民生活苦不堪言。
再看另一宗國際新聞,美國財長耶倫早前公開放話,表示可研究削減向部分中國貨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但理由並非美國已摒棄貿易保護主義或有意與中國修好,而是因通脹率持續上升,不少民眾對百物騰貴、對購買力及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滿,已超越對中國的誤解和仇視。拜登政府為了選舉考量,可能不得不考慮對中美貿易政策作出調整。
美國的通脹問題絕對是自食其果,其一是最近十多年來,美國政府為了種種經濟及政治理由,不斷推出量化寬鬆措施,瘋狂大印銀紙兼拖延加息。其二是為了延續美國霸權、討好國內選民及維護本土企業利益,對中國以至部分盟友發動貿易戰,亂徵進口關稅及禁止部分外國貨品入口。還有是出於政治及軍事考慮,對伊朗、中俄等「非友好」國家實施的制裁行動,導致美國以至全球爆發能源及糧食危機,部分高新科技產品亦出現供應鏈斷裂問題。
在過去30年,受惠於貿易全球化,以及中國完美地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全球大部分國家都經歷了史上罕見的長時間低通脹環境,令大量消費者受惠,生活質素得以提升。以電器及電子產品為例,十多年前一部個人電腦或平板電視機,動輒需要數千、甚至過萬港元,現在可能只須千多元、甚至低至數百元都可以買到。
然而,隨着近年由美國首先發動的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經濟無疆界」的環境被打破,再加上地緣政治愈趨緊張,疫情常態化影響全球供應鏈及跨境貨運成本等因素,不少專家都估計通脹時代經已重臨,「通脹猛於虎」將重新成為市民的口頭禪。
香港財政司司長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亦提到外國通脹高企的情況預料會持續一段時間,本地成本壓力也會隨着經濟復甦逐漸上升,但由於本地住宅租金上升壓力輕微,政府預測今年的通脹率只有約2%。不過,對於租金支出比例較低的約200萬名公屋居民,各類食品、衣履、電費和交通費的升幅,對其日常生活所造成的打擊則尤其巨大。政府絕不能輕視通脹問題,並應適時檢討本地消費物價指數的組成及計算比重,更能如實地反映物價上漲對基層市民的影響。
內地出手 穩定價格
本地通脹率在疫情及貿易戰下仍然相對溫和,另一主因是國家對特區的支持,用盡各種辦法穩定香港的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這又令人想起,曾經有不少港人將所有來自內地的貨品和食品,都說成劣質次貨或有安全問題,部分人更以為香港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繼而爭取獨立,實在是癡人說夢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