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疫情下誰是影視真正大贏家
院大是院線大電影,專供電影院播映;網大則是近年才興起的網絡大電影,專供網絡平台上播放。既然兩者都稱為大電影,只是院線大銀幕與電腦電視螢光幕的視覺大小觀感區別,其他的都一樣是電影製作要求,理應對觀眾花錢觀看意欲分別不大吧?請不要輕視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視覺效果分別,它對一齣電影的票房收入卻影響至大!
中港台電影業早在新冠疫情前已面臨困境,這兩年更是雪上加霜,還好內地已發展出五大網絡影視平台。戲院是電影的第一個「窗口」,即是第一個公映的途徑,關閉了這個「窗口」,即使沒有禁聚令,很多電影也暫時不用拍,拍好了也不可能上映,多部賀歲片就是這樣一再延期。雖然網絡平台可以補救到上映的問題,但是收入相差千萬倍。不過,當然亦有例外……
近年有影視平台把未上映的電影買斷播映權,即是不讓這些作品在戲院及其他媒體出現,只能獨家在其平台欣賞。有人會問,為何不在戲院關閉時把未上畫的影片賣給平台,疫情之下應有更多人在家收看。可是,在家收看的觀眾只需付很廉宜的費用便可以看到一齣(5元人民幣一齣大電影,包月20元人民幣任看在平台展示的過百齣大電影),而目前影視平台買電影獨家播放權的不多,較多是他們自資製作的。
大多數電影製作人希望先把作品在戲院上映,原因當然是大銀幕的觀賞效果是最理想的,另一原因是其他媒體包括網上平台購買播放權的出價,都是以在戲院上畫的票房和反應為基礎,否則很難得到較好的利潤,目前只有內地平台以點擊率分帳,其他各地卻不多見。傳統電影與網絡電影在創作與製作上有頗大分別。畫面處理上,大銀幕與電視屏幕的觀賞,就算是家中有百多二百吋投影,也是不同;音效設計亦不盡相同,講故事手法亦有分別。基於內地觀眾人多勢眾,票房收入隨時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勁爆出來!就以我的親身經歷為例……
1987年我任編劇的院大版《倩女幽魂》,至今經歷了30多年依然是經典,當時全球票房逾億港元(分帳後淨賺3,000多萬港元)。2020年我在內地監製及編劇網大版《倩女幽魂》,單內地網絡收入已有7億多元人民幣(分帳後片主也有一億多元人民幣落袋),還未計算海外市場的網絡收入分帳。
網絡平台高價買劇
故此,內地網絡平台開始高價買下其他影視版權。之前大熱的韓劇《太陽的後裔》,傳聞某網絡平台以每集23萬美元(約180萬港元)購入獨家新媒體播映權,16集授權費用高達2,800多萬港元。它們推出的付費會員單月費用只需19.8元人民幣,便可與南韓同步觀看有中文字幕的集數,令其會員人數大幅上升,此劇在該網絡平台有超過23億點播率,絕對是吸金、吸眼球的戲王。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