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航空冰封失樞紐 中港通關又無期

在全球疫情轉趨緩和之際,亞洲多國相繼開放門禁,唯獨香港,至今依然不湯不水,在嚴苛的檢疫政策底下,別說外地旅客過門不入,即使是海外港人也只能望門興嘆。雪上加霜的是,中港通關同樣遙遙無期,反觀鄰近城市不斷出招搶客,此消彼長,香港這個國際航空樞紐,恐怕很快便會淪為明日黃花。
新加坡宣布本周二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社交聚會、堂食和家庭訪客人數不再設限,民眾參與不戴口罩的活動亦毋須限制最多10人;入境方面,則早已准許完整接種疫苗的旅客入境後毋須隔離。至於南韓確診個案在高位放緩後,當地政府急不及待解除禁聚措施,除了仍需佩戴口罩外,其他私人聚會限員、公共場所營業限制等均全面解除,從大多數國家入境的旅客只要完成疫苗接種,入境後不需7天隔離,並自6月起,免隔離措施將擴及所有國家的旅客。
可以看見,自新冠病毒殺傷力大減後,全球各國均集中精力拚旅業、賺外匯、拚經濟。事實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兩年多,多國為了防疫均實施閉關鎖國政策,但任由經濟長期停擺,打擊極之致命,任何負責任的政府均須在人命和經濟之間取得平衡。很可惜,即使疫情已經喘定,香港仍然樂此不疲地閉關自守,經濟和旅業彷彿無人關心,航班熔斷機制更令香港由國際航空樞紐,變成令人望而生畏的關卡險峰。
正如航空業人士指出,去年仍有外地旅客經香港轉機,但現已轉往新加坡,當他們習慣了這種出行模式,要回來香港便十分困難。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總幹事早前甚至一針見血地指出,「香港已從航班地圖上消失」,語氣不可謂不重,執政者豈能不引以為戒?
本來,中港經濟密不可分,只要兩地能夠早日通關,推遲與國際通關也沒有甚麼大不了,無奈港府抗疫無能,至今未能取得內地信任,加上病毒倒灌,上海等大城市均窮於應付,中央更無暇顧及中港通關。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推算,第5波疫情已有400多萬港人受感染,在群體免疫下,預計3至6個月內疫情未必會大反彈,但若疫情未有繼續回落,將來為了與內地免檢疫通關,不排除政府會考慮做全民強制核酸檢測云云。
人們對「全民強檢」這四個大字不會陌生,林鄭政府一時話做,一時又推翻,早就令人煩不勝煩。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日揚言,香港已有更好條件落實動態清零,但這是否意味已有條件進行全民強檢,講完便沒有下文。其實,長痛不如短痛,若全民強檢是中港通關的必要條件,不如及早落實,並將執行詳情清晰向市民交代。繼續猶抱琵琶半遮面,專家和高官各說各話,對重啟經濟固然沒有幫助,更只會令人無所適從。
當然,林鄭政府已在等收工階段,指望他們推行全民強檢不切實際,特首候選人是時候交代通關路線圖,若必須進行全民強檢,亦要將擾民措施盡量減至最低。繼續拖拖拉拉,議而不決,全城經濟只會攬炒,香港不僅從航班地圖上消失,永遠在世界地圖上消失也不足為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