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新時代新機遇 凝聚青年人心

日前,國務院發表《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從宏觀角度地闡述了國家的青年政策及近年青年事務取得的成果。白皮書從世界和國家的大形勢,國家對青年的支持,亦對青年素質和價值觀提出了要求,為青年當代使命定下方向。
我國青年可能是世界上最積極上進而最多機遇的青年,例如在國家航天局的指揮中心,80後、90後已成為領軍人物;在農村基層,亦有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爭相擔綱村幹部,用他們的青春汗水,投身扶貧和農村建設事業。筆者還記得兩年多前在北京參與十‧一巡遊,見到內地青年對國家由衷熱愛和自信;但同日在香港的一群青年卻受外國勢力和政棍的煽動參與暴動,那種雲泥之別的感受,是筆者人生中,心情最矛盾、最複雜的一天。
回歸25年,要說特區政府施政最失敗的地方,一是房屋,二就是青年。房屋方面大家或看到政府陸續有政策追落後,但青年政策呢?暫時還看不到比較明確方向。香港青年政策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從來沒有真正重視,二就是欠缺靈魂內涵。回歸前殖民地體制,只重視經濟發展,根本不會從人的需要去制訂政策,青年只是投入生產的預備隊,只求青年沒有大問題,日後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具人就可以了,青少年服務集中於解決問題青年,而不是提升青少年的發展潛能,更不用說價值觀的引導。所以,青年政策在政府的重視程度、優次排序都位列於後,而且青年政策涉及多個部門,包括民政、教育及福利等,政出多門又沒有統一協調架構。
認識國情 深入交流
青年政策要有靈魂內涵,就要有頂層論述和理念,然後持之以恒地實踐,才能見到成效。筆者認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對香港的青年政策很有指導意義,白皮書非常強調要讓青年能有所作為,政府要有支持機制,建立青少年一套正確而堅定的價值觀,讓青年發展得有素質、有能力、有理想和肯擔當,將個人理想的實現結合在國家的發展和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若要實踐這些理念,筆者試提出三點意見。在培養價值觀上,不能只靠說教,更要讓青少年自小學階段就要參與各種服務,從實踐中學習,由社區清潔工作到企業實習,了解社會不同階層和領域,培養他們親力親為的刻苦精神。
在認識國情方面,要展開與內地青年深入的交流,例如整個暑期的交流學習計劃、軍訓活動、到脫貧摘帽的地區體驗生活或作義教、義助工作。提升個人能力,要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公平的機會,由小學開始,政府要有足夠的資助,讓他們在學業以外,在體育、藝術、科技和技能等不同領域,發展個人專長,實現全人發展。發展專長不但有助開拓事業,更重要是建立自信和奮鬥方向。最近,一年一度的文憑試又到了,筆者也在此祝各位應屆考生考試順利,勇敢地面對人生一個又一個的挑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