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仗義執言:康體炒場歪風須遏止

疫情回落,社交距離措施日前首階段放寬,除了出現「報復式消費」,亦出現光怪陸離的「康體炒場」現象。「黃牛黨」瘋狂預訂未來一周的場次,再以幾倍價錢轉租予市民,市民只能望洋興嘆。
上周四全港102座體育館中有63座重開,場地供不應求,熱門場館更全日爆滿。倘若是運動愛好者踴躍預訂無可厚非,但現實是部分場地被「炒家」搶訂,再轉售圖利。以籃球場為例,康文署場價為296元,卻被炒至1,800元,為原價6倍。有報道更揭露「黃牛黨」使用「人海戰術」,聘用大量成員凌晨到場排隊,成功轉售的話,成員獲約400元報酬,「蛇頭」更能獲900元至逾千元。
康文署2018年曾針對「炒場」要求市民親身並出示身份證到櫃位預訂康體設施。去年再收緊要求,個人或團體訂場後30日內兩次不使用,會被暫停預訂資格3個月;訂場要使用本人身份證,使用時要本人持身份證簽到。惟「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有炒家親自簽到,甚或全程陪伴客人,令成效不彰。
康文署應加強巡查及確保租用場地者使用場地設施,由於「炒客」活躍於線上招攬客人,執法部門也需加緊巡查。而因應私人球會的需求,政府亦應審視私人與優先預訂場地團體的安排,按需求作適當調整。有意見指「炒場」行為涉嫌干犯《公眾娛樂場所條例》,一經定罪可被罰款2,000元,但罰則過輕,政府應提高刑罰,加強阻嚇力。
然而,根源問題仍是場地不足,而不少場地更被調配作防疫設施。期望政府重開更多體育場館,盡快落成「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中的項目,才能滿足市民需要,促進公眾康樂活動與職業運動發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