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明華大廈 保留舊物件 昔日歲月重現

明華大廈建於60年代。(黑白圖片) 明華大廈建於60年代。(黑白圖片)
明華大廈建於60年代。(黑白圖片)
鐵閘 信箱 麻石牆 放置重建屋邨角落
舊屋邨人情味濃,為保留重建屋邨的珍貴回憶,香港房屋協會籌劃「歷史文化傳承計劃」,以保留重建屋邨的特色舊物作展覽等。建於60年代的明華大廈,成為率先參與計劃的重建屋邨,以「細說明華」項目展開多角度紀錄,其中四代同堂均居於明華大廈的譚鳳玲一家,將往昔居於邨內,邂逅丈夫的甜蜜故事娓娓道來,她希望明華大廈重建後仍可留住昔日情懷。
位於筲箕灣亞公岩道的明華大廈,歷經半世紀,終在2011年獲房協宣布分3階段重建,其中第一期已於2021年竣工,現正開始準備第二期的拆卸工作。「細說明華」項目自去年開始進行社區記錄,房協今日起推出「細說明華」專題網頁,內容包括明華大廈的歷史、屋邨鄰里生活、建築設計,更邀請了青年建築師製作建築手繪圖,放在網上供公眾瀏覽;而「細說明華」的人與情部分則陸續加入更多居民及社區持份者的故事。
待第二期竣工另作展覽
除網頁外,房協亦挑選了10多項屋邨的特色物件保留,例如明華大廈在1966年牌匾揭幕儀式中的紀念碑、麻石牆、通花牆、長形石椅、屋邨告示牌、單位鐵閘、渠蓋、鐵信箱等。在明華大廈第二期完成重建後,物件會再次呈現於屋邨的不同角落,例如廣場或花園,亦會另作展覽。
譚鳳玲與八旬母親居於明華大廈逾半世紀,她慨嘆「咁多年來我哋睇住明華大廈的變化,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哋難忘的回憶」,她更在邨內邂逅丈夫。夫婦二人在同一間公司工作但互不熟悉,因明華大廈依山而建,客廳朝外,有日譚的丈夫下山途中望向大廈,巧見正在屋內梳頭的太太,自覺有緣便對她展開熱烈追求。
譚母則表示,對明華大廈的街坊情最感不捨,想起以往在屋邨樓宇的中央走廊上,鄰里互相幫忙的景象,她笑言最初搬進來時沒想過街坊會如此熱情,她期望重建後,明華大廈仍可保留以前容貌,緬懷舊日歲月。記者梁皓芊
屋邨樓宇的中央走廊成譚母最難忘回憶。(黃偉邦攝)屋邨樓宇的中央走廊成譚母最難忘回憶。(黃偉邦攝)
屋邨樓宇的中央走廊成譚母最難忘回憶。(黃偉邦攝)
譚鳳玲(右)回憶起當初與丈夫的相遇。圖左為譚母。譚鳳玲(右)回憶起當初與丈夫的相遇。圖左為譚母。
譚鳳玲(右)回憶起當初與丈夫的相遇。圖左為譚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