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香江通脹猛於虎 基層活着最受苦

通脹猛於虎!政府統計處公布上月消費物價指數,整體消費物價按年上升1.7%,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俗稱基本通脹率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上月的按年升幅亦達1.7%,主因是基本食品價格升幅擴大。顯而易見,疫情肆虐致物流運輸困難重重,加上俄烏開戰對國際燃油供應牽一髮動全身,預料通脹率高處未算高,市民仍有排捱。
當局指出,在各類通脹率組成項目中,價格在3月份錄得按年升幅的類別為基本食品,上升7.6%;交通上升4.9%;衣履上升4.3%;外出用膳及外賣上升2.7%;耐用物品上升1.1%;雜項服務上升0.9%;雜項物品上升0.6%。衣食住行開支全面急升,在經濟仍處於冰封之際,基層市民可謂百上加斤。
事實上,基本食品價格自去年開始已顯著上升,由於本港食品幾乎依賴內地和海外供應,偏偏航空貨運受熔斷機制影響而大減,而中港陸路運輸又因為疫情和封關而困難重重,不僅部分供港食材有斷貨之虞,在求過於供下更直接導致食品價格大幅調高。
大家不善忘的話,當會記得今年2月至3月疫情高峰期的時候,市面出現一片盲搶潮,內地供港蔬菜量則因跨境司機不斷染疫而大減,結果菜價暴升,平時賣十多元一斤的菜心推高至50元一斤,豆苗甚至過百元一斤。儘管現在疫情總算趨於緩和,社交距離措施亦剛剛鬆綁,而港府更放寬熔斷機制讓航空業喘息,但遲來的「皇恩浩蕩」難以消弭通脹浪潮。有餐飲集團坦言,食材來貨價節節上升,但礙於經濟欠佳不敢貿然加價,只能將貨就價選用較平食材或減少分量,但長遠來說只有加價一途。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急升,料將帶動成品油價格上漲,對香港經濟必然造成負面影響;而本港食品來源以入口為主,油價上漲將加重運輸成本,糧食價格隨之上升,陷入惡性循環。
更須強調,不僅經濟環境未有好轉而通脹如狼似虎,就連公共事業和公共交通工具都「排住隊」加價。兩電早前公布3月燃料調整費水平,港燈每度電的燃料調整費將增至34.5仙,較2月的27.3仙多7.2仙,升幅達26%,堪稱飛擒大咬;而中電則加1.1仙,每度電盛惠39.7仙,增約3%。這還未止,巴士公司、的士、專線小巴、電車等均向運輸署申請加價,以港府來者不拒的作風,市民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偏偏港府的惠民紓困措施大都是一次性,而且錙銖必較,完全沒有急民所急。僅一萬元失業援助金,在社會要求逾年後才不情不願推出;一萬元電子消費券雖能讓市民喘息一時,惟在加風四起且失業率飆至5%的大環境下,一次性紓困措施的作用一陣風便消失,若就業情況仍無改善,叫基層如何自處?
當只有80呎的「上床下廁」劏房大行其道,當後生仔也和長者爭吃二手飯,當知民生維艱,任何有良知的執政者都不能視若無睹。奈何高薪厚祿的港官,日子過得太滋味,根本無法明白基層之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