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噩夢 基層更窮
戰疫夾攻 油價失控 供應鏈未通
米加、菜加、樣樣加價,第5波疫情重創港人健康後,市民還面臨高通脹、高生活壓力的打擊。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3月份消費物價指數,俗稱基本通脹率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7%,不過,當中個別分項升幅驚人,如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基本食品,指數按年上升7.6%;交通的通脹指數亦按年上升了4.9%;衣履開支同樣不菲,按年上升4.3%,即衣、食、行全部疫市大升。有經濟學者坦言,隨着全球局勢動盪及疫情,供應受阻,油價上漲、運輸及生產成本上升,通脹壓力料會持續。政府亦罕有地警示,短期內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料會居高不下,導致進口物品價格升幅加快。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升幅亦達1.7%,高於1月及2月合計的平均升幅1.5%,而經季節性調整後,指數截至3月止的3個月的平均每月升幅為0.3%。
新鮮蔬菜價格升幅擴大
通脹升幅主要來自基本食品價格,尤其是新鮮蔬菜價格的升幅擴大所致,疫情下外賣增加,外出用膳及外賣的消費物價指數亦按年上升2.7%。
百物騰貴,一眾市民深受其害,何小姐表示,新鮮蔬菜及肉類亦分別加了一至兩元,每月需花費多近200元。盧女士則指,街市買菜價格一日貴過一日,好多食材都貴了。本報翻查消費者委員會今年首季的大米售價調查,可見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5公斤裝泰國米,最新售價已較今年過年前上升一成。蔬菜批發價格亦顯示,多種蔬菜價格高企,有市民直言自3月爆疫至今,並沒顯著回落。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整體通脹的按年升幅為預期之內,認為除了食物原材料上漲外,油價亦成為通脹的主要兇手之一,指市民於疫情下減少外出用膳,多了到街市、超市購買新鮮食材,令相關的需求大增,但供應卻曾出現短缺,令成本高漲,再加上原油價格處於高位,汽油等車用燃料亦較去年上升,令食品、日用品來港的運輸成本攀升,並稱交通的4.9%升幅反映相同原因。李相信,4月的通脹率將按年升約2%,當中基本食品亦會如上月相似的升幅,相信與消費券的派發與商戶減少折扣幅度有關。
政府警示通脹居高不下
政府則展望,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及供應和運輸瓶頸影響,短期內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通脹料會居高不下,導致進口物品價格升幅加快。不過,因本地租金仍然溫和,總體而言通脹仍會大致受控。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