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情:好大學喺外國 張炳良:係錯覺

張炳良指一講到教育,就個個都話專家。 張炳良指一講到教育,就個個都話專家。
張炳良指一講到教育,就個個都話專家。
家長怕落後 愛送子女「浸鹹水」
儘管本地大學嘅學額已有所提升,但部分經濟能力較好嘅家長,仍會安排子女到海外升學;亦有人為咗下一代喺外國讀書,索性移民他邦,呢啲家長嘅選擇是否反映本地嘅大學教育不如外國?曾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嘅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認為到外國讀大學係好啲,可以話係一種錯覺。因為按多個標準,香港嘅幾間大學已達到世界級水平,又指自己多年來嘅經驗所見,其實外國亦會覺得自己嘅教育不如人意,反而會走嚟香港取經咁話。
張炳良早前出席一個網絡訪談節目,期間佢提到自己擔任教育學院校長期間,曾接待訪港嘅英國教育部高層官員。佢話對方到訪嘅目的,係想知道點解香港嘅學生喺能力測試當中,包括「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閱讀、數學嘅成績出類拔萃,反觀英國學生喺呢幾方面就令人失望,所以要嚟包括香港在內嘅亞洲地區取經咁話。
每個地區教育都有其長處
跟住佢又話全世界都有一個相同嘅情況,就係一講到教育,個個都話專家,就連家長都係專家,但又個個都嫌自己嗰套教育唔夠好喎,總係覺得其他地區會做得好啲。但其實每個地區嘅教育都有其長處,所以唔應該有「外國月光特別圓」嘅觀點。
雖然唔同意「隔籬飯香」,但張炳良並唔反對學生「浸鹹水」,佢話期望學生不但得到香港教育制度所給予嘅經驗同視野,仲希望佢哋有多啲不同嘅體驗。所以佢都鼓勵本地嘅大學生喺取得本科學位後,不妨到其他地方嘅大學學習或進修,有助接觸新事物,對於豐富人生同體會係有幫助。
始創到國際級 係需要時間
對比今日本地大學嘅數量,張炳良指舊時香港嘅大學畢業生多數都來自香港大學,跟住佢就憶述喺70年代初,佢有一位同學雖然獲得中文大學取錄,但就不斷自責咁話點解考唔上港大,反而入咗中大。
張話一間學校由始創發展到國際級,係需要時間過程,無得快,而學院一開頭係可以好簡陋,佢話好多中大畢業生以自己當年就讀新亞書院而自豪,但草創嘅新亞到底係點嘅呢?授課地點只係深水埗一幢舊樓!佢話就算今日享負盛名嘅LSE(倫敦政治與經濟學院),20世紀初由英國費邊社籌辦,開頭學校規模好細,發展至後來成為英國頂尖學院之一,需時一百年。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