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落戶觀塘長期儲水蓄洪池解居民水浸恐慌

渠務署擬重建秀雅道遊樂場,地底會變身蓄洪池。 渠務署擬重建秀雅道遊樂場,地底會變身蓄洪池。
渠務署擬重建秀雅道遊樂場,地底會變身蓄洪池。
造價近14億 監察天氣自動排水 料2028竣工
雨季即將來臨,渠務署將於本財政年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84億元,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其中觀塘將會建成全港首個長期儲水的蓄洪池,設於秀雅道遊樂場地底,造價約13.71億元,為翠屏河供水,設有智能系統監察天氣和水位後自動排水。渠務署形容此設計是「介乎儲水和放水之間取得平衡」,除建蓄洪池,上方的遊樂場亦會重建,加設不同康樂設施及綠化,料工程完成後,可保護約56公頃範圍,約75萬名居民,免受水浸之苦。
供水翠屏河 保河道生態
觀塘曾發生數次嚴重水浸事故,為改善問題,渠務署將申請撥款進行「觀塘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分階段興建3個地下蓄洪設施,分別位於秀雅道遊樂場、觀塘碼頭廣場及海濱公園。其中秀雅道蓄洪池工程已完成詳細設計,包括建蓄洪池、附近道路協和街的雨水渠及重建遊樂場附屬設施,最快年內開工,2028年竣工。
以往蓄洪池通常在注水後便會適時排水,不作長期儲水。不過,秀雅道蓄洪池將排水至活化完成後的翠屏河,為令翠屏河水體潮退時能維持一定流量,保障河道生態發展,蓄洪池需長期備水,並配備智能系統,連結天文台天氣預報資料控制系統,收集實時數據和監察,自動控制蓄洪池的排水量。由於秀雅道遊樂場位於觀塘中游半山位置,蓄洪池可善用其地理優勢,靠水的重力將水引進及排出蓄洪池,毋須安裝水泵等大型機電設施,減低成本。
配合翻新秀雅道遊樂場
項目會先進行地底的蓄洪池工程,再重建上方的遊樂場,地底工程完成後,蓄洪池會在建造遊樂場時測試,待遊樂場完成後可同步啟用。而在還原並翻新遊樂場時,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溫南豐強調:「總不可能還原幾十年前的設計模式給公眾,所以就有新一代的公園設計。」新設計將以30至50個的觀眾席取代原有看台,觀眾席設於新增的多用途建築物外;又會增設健身設施,加強綠化,而車輛的出入位置也會有所改變,屆時可減少旁邊基督教聯合醫院的車流壓力。
位於地底的蓄洪池工程將使用明挖方式建造,對於工程會否「嘈足5年」,溫南豐坦言:「工程有聲浪應是難以避免,我們可以做的是盡量將聲浪減低。」署方會使用隔音屏障、滅音器等降低影響,交通方面也會維持現行行車線的數目,地下排水管道也會盡量採用無坑挖掘方式,降低影響。記者梁皓芊
溫南豐(右)形容設計是「介乎儲水和放水之間取得平衡」。(黃仲民攝)溫南豐(右)形容設計是「介乎儲水和放水之間取得平衡」。(黃仲民攝)
溫南豐(右)形容設計是「介乎儲水和放水之間取得平衡」。(黃仲民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