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增建安老院舍 政府勿歎慢板

第5波疫情奪去大量長者性命,原因之一是本港的安老院舍過於擠迫及設施老化落後。政府10年前已察覺問題急切,在2013年推出「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希望借助非政府機構的土地和力量,增加和加快興建安老院舍等社福設施。
層層設限 互相推莊
然而,該計劃推出近9年,至今只得6個項目完工及一個正在動工,合共僅新增約290個安老服務和約1,020個康復服務名額,另有18個建議項目仍處於技術可行性研究階段、6個進入工程前的詳細設計階段,均落成無期。有關進度可能比政府自行興建更緩慢,明顯未達到計劃的原意。分析原因之一,是相關非政府機構大多不熟悉設計及建造工作,更不擅長應對當局的冗長及繁複審批程序,無力拆解部門之間的政出多門和各自為政陋習。
筆者早前接獲一宗「特別計劃」申請機構的求助,發現涉事的社署、地政處及民政處等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層層設限,互相推莊,而不是以「促進者」的態度來協助促成有關項目盡早落實,未有積極向申請機構提供及時、適切的解決建議和協調不同部門意見,令相關撥款及建築設計工作一拖再拖,糾纏了7、8年仍未開始動工,虛耗有關機構及部門大量人力物力,亦浪費珍貴的土地資源。
舊有計劃未能做出成效,政府在2020年推出新計劃,為社署預留200億元撥款,希望趁近年非住宅物業價格回落,直接在市場購買合適的私人處所作社福設施用途。兩年過去,社署至今竟連一個物業都未買到!效率之低令人震驚,估計又是與相關部門的官僚程序和迴避承擔的文化有關。
因應公屋輪候時間屢創新高,近期有人提議重推不同類型的私人參建計劃,希望借助市場的力量和效率,加快公營房屋興建。筆者並不反對有關建議,但如果政府的審批程序及官僚文化不改,隨時連私人發展商都會被「玩殘」,虛耗各方資源。政府之前推出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條件辣、申請少、審批慢,又是另一活生生的例子!
政府對各類私人發展申請以至公私營合作計劃態度高度審慎,或多或少源於過去攬炒派當道時,官員動輒被指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有關,因而慣性將政府與私營機構視作對立對抗,而非合作互利、共贏共存的關係。另一重要原因是現行的政策制訂及公務員表現評核機制,均並非以目標為本,每每缺乏成效指標和落實時間表,養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少做少錯、唔做唔錯」的官僚文化,令相關官員審批時只重監管和把關,忽略促進與協調。
隨着特區的選舉制度得以完善,希望新一屆政府能從速改革,根治有關問題。不論是增加公營房屋或社福設施,不管是政府自行興建還是公私營合作,都要全面增容提速,以結果為目標。如能改變這些陋習,成效將會立竿見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