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大平台 網上先導對談 助拆情緒炸彈

疫下市民的精神狀況,不容忽視。 疫下市民的精神狀況,不容忽視。
疫下市民的精神狀況,不容忽視。
抗疫疲勞 壓力爆煲 諮詢趁早
不少報告指香港人的精神健康令人憂慮,惟精神科求診費用貴、病人怕被標籤、新症輪候時間長等,窒礙大眾接觸精神健康服務,而新冠疫情下的隔離措施,更令問題加劇。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推出網上求助先導平台,透過網上對談,提供精神健康諮詢服務,約900名屬有高度情緒困擾問題的使用者中,有400多人均有改善。港大認為,服務能增加大眾對精神科服務的接觸,減低市民尋求專業支援的障礙。
有關平台名為「headwind 迎風」,至今已為全港逾1,600人提供諮詢服務,當中49.6%求助者為15至24歲人士,75.6%求助者之前從未會見過精神專科醫生。他們的壓力通常是來自工作、學業或關係問題。
「有人傾吓偈已經好好」
大學生Amy表示,疫情以來大多數時間以網課為主,每日上下課只能面對電子產品,壓力「爆燈」,加上父母關係不好,衝突上升,情緒一度崩潰,覺得有需要尋求協助。她向平台求助後,坦言「有人傾吓偈已經好好」,加上平台有提供建議及諮詢,令她情緒得以紓緩。
港大表示,按常用的「K6 精神困擾指標」來分析,有58%平台求助者屬相關高危人士。該些高度情緒困擾的使用者經對談後,不少人的情緒問題有改善,令到相關使用者比例顯著下降至30%。港大指,諮詢服務可即時減低求助者的精神困擾,以及患上精神病的風險,亦有不少使用者在3個月後仍見精神狀況有改善。求助者亦認為有關服務提供一個安全平台,提升對自身精神健康狀況的認識,並可提供更多求助方向,而通過接觸精神專科醫生,也有助解決因缺乏精神專科認識及擔心被標籤,從而衍生對尋求相關專業援助的障礙和掙扎。
籲公營機構供類似服務
港大認為,在疫情期間和疫情後的社區,網上對談可增加及時的專業精神科接觸,而從他們的平台可見,此模式成功接觸大量有精神困擾的人士,並可協助改善他們的情況。港大建議,公營精神健康機構可考慮運用類似具主導性、彈性及方便用戶的平台,提供服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