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美國撤退?

借俄烏之戰,美國想成立反俄大聯盟,重新在國際劃分界限,非我即敵。結果是除了原來的五眼聯盟、歐盟、日本、南韓、新加坡,脅迫不了多少國家,且因壓迫俄羅斯的同時威脅中國以至印度,反促成俄國與中國游說其他國家抗美。最重要的發展,是中俄印三國的外交合作,或許未必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所說的三方結盟,因為中國是不結盟的,但中俄印三大國的合作,足以抗衡美國。
在拉夫羅夫訪印前,中國外長王毅訪印,也與東盟、中東各國商討。在美國夥眾製造烏克蘭危機的同時,中國運用外交力量,團結各國。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等的合作,更在美國的後院促成強大的抗美勢力,與委內瑞拉、古巴等集結成拉美的多數。就連墨西哥亦不同意制裁俄羅斯。
俄羅斯在前線作戰,中國在背後拉攏各國,未必可形成反美集團,卻促成國際上與美霸權主義隔離的勢力集聚。中俄印帶頭,拉美、中東、東盟各國附和,非洲不少國家亦跟從,天下大勢再不是美國、歐洲與日本所可號令了。俄烏之戰,反倒成了反美的促成因素,美國是弄巧反拙。在這形勢下,烏克蘭帶來的歐洲危機(戰爭威脅及通脹、能源、難民等問題)也逐漸發酵,使德、法、意等大國對美國愈來愈離心離德,虛與委蛇下是另有計算。
俄烏之戰今後的走向多會呼應國際形勢變化,一是俄羅斯終止攻基輔,着力談判;二是繼續圍剿烏國東南,消滅烏軍及新納粹武裝的主力,使談判上可攻可守;三是壓迫敖德薩,企圖全殲烏克蘭餘下的主要軍力。這是軟硬兼施,一方面使烏克蘭政府無法保持軍力,在缺軍力支持下,難以與俄長期抗爭。另一方面,國際形勢與戰場上的失利讓美國要重新檢討在烏的戰略,得失比較,未必可堅持原來的目標。這或可使俄烏的談判中,烏克蘭讓步,接受俄羅斯的要求而停戰,變相的簽城下之盟。
在金融制裁俄羅斯失敗下,歐洲通脹加劇,國際油價高企,美國的金融與經濟亦難以避難,且對俄的金融圍堵與制裁已引發起國際強烈反應,危及美國的金融泡沫。即使歐元和日圓同時大貶,國際資金也不一定流美支持美國金融。戰事一長,支撑歐洲及國際金融的力量便減,各方反戰聲勢便大,歐盟變節的機會也增,美國是否有足夠能力維持局面呢?或許美國也要趁勢撤退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