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藥到病除:藥物警戒檢查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自去年開始在本港進行大規模接種計劃,政府亦於一月宣布,5至11歲兒童可以開始接種科興疫苗。然而,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一直為公眾帶來不少疑慮。針對疫苗接種的不良反應,衞生署早前亦跟香港大學合作,開展「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安全監測計劃」,主動監測和新冠疫苗接種相關的嚴重異常事件。事實上,除了疫苗,大部分已上市的臨床藥物,均已建立一套系統去監察藥物於病人中使用的安全性,即為藥物警戒檢查(pharmacovigilance)。
在藥物上市之前,都會接受不同的臨床試驗和研究,以確保藥物的功效和安全性。在進行試驗前,藥廠一般都會在招募志願者時,設定不同的選擇標準(如年齡、疾病的嚴重程度等)。此舉可以確保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特徵相近,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更確定試驗組在臨床上的改善應是來自藥物本身,而非因為某組病人的病情較輕而引致。
縱然臨床試驗可以提供嚴密的科學證據去支持藥物在臨床的應用,試驗中可以招募的對象人數終究有限,在現實大規模應用時,或會出現一些臨床試驗無法發現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一般較為罕見,所以在科學上,藥物主動監視能夠在上市後收集病人在用藥後出現的不良反應。透過收集和研究這些不良反應的報告,藥廠和醫護人員便能夠對藥物的安全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不良事件通報系統,以收集藥物不良反應,並定期發表藥物安全報告,告知醫護人員和公眾一些在藥物上新發現的風險資訊或副作用。香港衞生署藥物辦公室亦已成立藥物資訊及警戒科,並針對有關藥物的不良反應報告進行風險評估。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