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苦不堪言 禁聚令宜早放寬
一年之計在於春。無奈在疫情衝擊和港府抗疫無能之下,今個春季百業蕭條,苦不堪言。政府統計處公布,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5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跌14.6%,遠遜市場預期。1月份的數據本來較去年同月有所上升,惟受2月急跌拖累,今年首兩個月較去年同期合計下跌4.9%,反映的是零售業隨疫情急轉直下,步入寒冬。只要疫情不散、禁聚措施不放寬,業界的春天將會非常遙遠。
當然,個別零售業在疫情之下利潤急增,例如網購便大行其道,超市更是逆市奇葩。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10.8%,臨時估計為27億元,按年勁升50%。可見疫情肆虐,市民足不出戶,傳統零售業幾近全軍覆沒,只有網購和超市大賺特賺。然而,香港始終以傳統零售商為主,這些零售商便成為最慘情的一群,尤其是沒有大財團背景的中小企。無人出街消費,租金卻要照交,財爺陳茂波提出立法禁止業主追租3個月,只能換來一點喘息空間,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去年推出電子消費券雖令零售業大收旺場,但今時不同往日,即使新一輪電子消費券如期在本月初推出,但因禁聚措施起碼要待至月底才有望放寬,對急需雨露打救的業界,同樣解決不了燃眉之急。
要零售業重拾正軌,只靠消費券或禁追租並不足夠,治本之道是疫情盡快消退,禁聚措施及早放寬。現時本港每日新增確診個案已回落至四位數字水平,跟高峰期以萬宗計不可同日而語,加上港府估計全港有數百萬人染疫,疫苗接種率亦已大大提高,九成人打了第一針,打齊兩針亦有七成,其實早已達到專家念茲在茲的「群體免疫」,大有條件放寬禁聚措施。偏偏港府船頭驚鬼、船尾驚賊,直到今日仍然企硬4月20日前「冇得傾」,真不知道理何在。難道4月20日前放寬就會引致疫情大反彈,4月20日後就不會嗎?
昨日林鄭還在侃侃而談,大談目前不是全民強檢的最佳時機,反而「防疫服務包」內有快速測試包,可供市民短期內使用,擬以快測代替強檢,讓當局了解本港感染狀況云云。無可否認,讓政府能掌握確實染疫數字,對調整未來抗疫路線有幫助,但別說快速測試在申報方面存在極大漏洞,就說現時最迫切的並非如何排查疫情,而是如何挽救經濟,讓百業有生存空間,讓基層有飯可吃。
養活半壁基層的飲食業、零售業已瀕臨「陣亡」,連後生仔都要與長者爭吃二手飯,任何稍有良知的執政者都必須正視市民的溫飽問題。當百業奄奄一息,當基層三餐不繼,當市民不怕病死只怕餓死,執政者還奢談疫後一切會更好,這不僅是堅離地,這是麻木不仁。競爭老對手新加坡已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包括戶外不強制戴口罩、社交聚會人數放寬至最多10人、完整接種兩劑疫苗旅客入境時不必再隔離等,直接結果是本港人才不斷流向新加坡。港府還要故步自封,最後「封死」的是全城的經濟而已。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