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吸取疫境經驗 建設智慧政府

筆者最近聯同建測規園界的各方代表,先後與發展局、建築署、屋宇署、房屋署及地政總署舉行了7場視像會議,反映業界在疫情下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並就政府可如何加強支援業界、如何確保香港的覓地建屋及其他發展建設工作效率,以及業界未來的發展等,提出大量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有關會議的交流坦誠有效,成果適時、豐碩,包括延長各類政府工務合約及地契建築規約(BC)的期限;向現有工務合約的顧問公司及承建商發放預付費用、防疫津貼和加快加密付款;推出第3輪計劃資助業界聘用建測規園界畢業生及助理專業人員;按個別情況處理因疫情而導致的延長顧問服務額外費用申請等。筆者感謝當局從善如流,積極回應,體現了公私營業界同舟共濟、共度時艱的精神。
不少與會者反映,過往就不同問題約見官員,尤其是跨部門會議,往往相當困難,希望整個政府都可加強善用科技,舉行更多類似的視像會議。在疫情下,視像會議可減少與會者的感染風險和因在家工作對溝通造成的影響;在疫情過後,亦能減省不必要的實體會議所需的人力物力和交通時間,對業界及政府都有利。
除了開會,多個部門亦有因應疫情改以實時或預錄影像方式,進行部分地盤巡查和驗收工作,以確保相關工程及審批程序不受影響。業界明白一些關鍵、複雜的巡查驗收,始終需要實體進行,但希望當局可總結實踐經驗,更廣泛地善用相關科技及將其恒常化,不應在疫情過後又打回原形,要業界與部門耗費不必要的時間、資源和人手安排實體巡查。
政府的採購及招標程序,至今仍是其中一個最少應用資訊科技、亦最耗費業界資源的工序。例如現時要業界派員到部門領取載有招標文件的光碟,拿回公司下載、列印和填寫,之後的回標、修改及開標程序,絕大部分只能實體處理,廢時失事兼增感染風險。為何不能將其電子化?相關的保密及保安問題理應不難解決。據悉,發展局爭取在下月推出首個電子招標平台,業界引頸以待,更希望能加速、全面採用。
還有一些私營業界已沿用多年的「舊科技」,原來部分部門還未採用。簡單如電話「飛線」,不少業界致電官員,尤其在疫情期間,往往都無人接聽、留言爆滿,或者獲告知相關同事在家工作。又例如付款程序,政府因疫情在社會大力推廣電子支付,但部分部門向業界付款卻仍然要求實體單據、文件正本及親筆簽名,必須郵寄甚至親身領取實體支票。
勿讓無紙化淪空談
另一常見情況是某部門已將某些程序電子化,但另一部門未做,或已做但兩者的電子系統未能互通,最後又要將全部資料列印及實體交收,浪費不少時間、人手和郵遞費用。希望政府能認真吸取今次疫情的經驗,切實、加快推動「電子政府」建設,不要讓無紙化淪為空談、「智慧城市」淪為口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