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國援助
俄烏戰爭中,中國有着特殊的政治作用。中俄關係是牢不可破,中國與烏克蘭的關係也是十分良好。一是烏克蘭為中歐班列分流波蘭進歐通路的選擇。二是中烏在過往技術合作對中國國防科技發展有不少助力,中國可與之長期合作。三是烏克蘭的農業與俄羅斯南部同屬黑土經濟,中國進口可減對歐澳美的依賴。此所以中國在近年與烏克蘭簽署了基建發展等合作協議。烏克蘭社會一直對中國有好感。
中國不可能公開反對俄對烏的特殊軍事行動,但當然要勸說早日停火與政治解決危機。與此同時,中國可大力用人道物資援助烏克蘭人民,以此來對照美國北約之用軍火輸送來支持戰爭,阻礙談判。
更進一步,中國可依去年與烏克蘭簽訂的基建發展協議,在戰爭完結的地方搶修被破壞的基建設施,特別是修復遭炸毀的俄烏鐵路,與居民一起清理戰區,重建樓房,消除流離失所之苦,並可資助戰後城市村鎮設置收留場所,召回流亡在外的百姓回歸故里,重建家園。中國未必用國家名義,卻可由投資當地企業的名義,中國民間組織、志願團體主其事,政府輔助。目的是減少戰爭破壞對當地社會經濟民生的打擊,在糧水醫藥以外,用建設來進行人道救援。既盡國際義務,也向國際示範。不是如歐美般組織僱傭軍參與戰爭,而是用建設,用對人民的直接幫助來否定戰爭。甚至可號召國際各國志願者參與烏克蘭的戰後重建。
這樣的目的、做法,即使歐美亦難否定,俄更會落力支持。國際上反對戰爭,也反對歐美單邊制裁的國家也當樂意贊成,以至參與。此舉可在國際開一先河,援助重建以人民為本,撇除政治對立因素,若俄烏可經談判止戰,中國的人道援助和重建可涵蓋俄國佔領區以外的地方。
國際上特別是歐美,乃至聯合國慣常的人道援助集中於難民,不是幫助他們回歸家國,重建生活,而是把他們遷徙至其他國家,切斷其與原來社會的聯繫,成為歐美國家裏的孤兒、廉價勞動力。也在歐美製造新的族群問題。今次烏克蘭危機,中國應號召國際,不以製造和長期化難民問題,而是積極協助他們回國。中國用基建援助建設戰亂後重新發展的基礎條件,用人道物資救急扶危,把難民返還為原來的烏克蘭居民,利用原有的社會文化資源,在停戰條件下,重新起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