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精準防控
內地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確診病例幾乎遍布全國,上海成為重災區之一。但有別於以往做法,上海這次不是一刀切封城,而是採取精準防控,對重點區域展開核酸篩查、實施全域嚴格封控管理,落實居家隔離或在單位不外出;非重點區域則進行一次抗原檢測,如檢測異常立即改為核酸檢測覆核。當地專家將這種防疫方式稱為:「重點區域+非重點區域」,「核酸檢測+抗原自檢」。
有人質疑這是在病毒清零和共存之間搖擺。專家則解釋,上海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承載重要功能,對全球經濟也有重大影響,停擺將嚴重損害國內和全球經濟。另有專家指出,上海防疫模式一直是全國焦點,必須在動態清零和正常生活間保持平衡,「在陶瓷店裏抓老鼠,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不要因為防疫對社會生活產生大的影響」。
專家並非無的放矢,隨着疫情不斷演變,完全清零已經不可能,如果動不動就封城禁足,不僅經濟代價沉重,而且嚴重擾民。尤其個別地區採取粗暴式的封控管理,已引起不少怨言。實際上,內地近九成民眾已完成疫苗接種,理論上已達成群體免疫,故絕大多數感染個案沒有症狀,是否有必要動輒封城,確實值得商榷。以上海為例,日前新增2,269宗本土病例,當中僅38宗出現症狀,2,231宗屬於無症狀感染,可見疫苗保護力是毋庸置疑的。
很明顯,上海正為全國優化防疫政策進行新的試驗,探索新的模式。按照專家說法,「陶瓷店裏抓老鼠」模式再困難,上海都不會輕易走上封城、半封城的路,維持生活正常化應該放到跟動態清零同樣重要的位置,若不想讓城市停擺,就需要在數據支撐下不斷調整策略。沒錯,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新冠疫情已持續兩年多,防疫政策不能一成不變,更不能沒完沒了地封城禁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防疫經驗足堪香港借鑑。港府一直在清零與共存之間搖擺不定,結果兩頭唔到岸,各行各業在禁聚令之下奄奄一息,但是疫情並沒有受控,反而愈演愈烈。既然如此,為何不在抗疫與救市之間尋求平衡?為何不給各行各業尤其是飲食業一條生路?港府破天荒撥款30億元推出「臨時失業援助金」,首日即接獲10萬宗申請,基層水深火熱可見一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