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歐盟取捨

據說,波蘭與白羅斯邊境關閉,中歐班列佔總運量九成的主通道便中斷了。加上烏克蘭通俄羅斯的鐵路被烏政府全部炸毀,中歐班列便會喪失近九成半的運量;原正發展的由聖彼得堡或加里寧格勒轉海運往歐洲的路線,亦因歐洲制裁俄羅斯而中斷;芬蘭與俄羅斯的鐵路運輸亦停止,中歐班列便只餘下出哈薩克斯坦經裏海、高加索或伊朗、土耳其至南歐一線,黑海亦有風險,全線路程轉折,成本貴,難以承擔中歐班列運力的轉移。
國際海運仍未恢復正常,中國在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口與部分開通新線的巴爾幹絲路鐵路,以至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港口可能得益。但經濟效果、時間成本均遜於中歐班列,也不利於中歐兩地中小企業的貿易運作。中歐貿易去年達8,000多億美元,佔歐盟對外貿易16%以上,2020年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在2022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兩者經濟有極大的互補性。
俄烏之戰打掉了俄歐貿易,俄羅斯佔歐盟貿易五成多,其中主要是能源,歐盟對之依賴在40%以上。這已不是一般的貿易,不易替代。中歐班列中斷大減中歐貿易,若歐盟跟隨美國進一步制裁中國,歐盟的貿易損失會是災難性,短期直接的影響是歐盟物價大漲,通脹壓力使民生受損,出口受限制,亦打擊出口工業,特別是依賴出口的德、法、意工業。
俄烏之戰的制裁反制,打亂了歐盟的生產與投資,衝擊其跨國供應鏈,難民和烏克蘭危機長期化將重挫歐盟的匯率與金融市場。在新冠疫情之後的困境中,德法意怎樣可以不作任何行動來應對危機呢?美國的油氣可替代俄羅斯,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價格高昂,更會加重歐盟現時的通脹,逆轉現有的貿易盈餘,歐盟大有機會走上日本90年代後的道路。美國在烏克蘭危機製造出來給歐盟的道路,是陷阱,亦是死路一條。
美國是借歐洲與俄羅斯打混合戰,損失是歐盟,不是美國,因而戰事一拖下來,對歐盟的負面政治、社會、經濟作用便很快浮現出來,歐洲政府與社會便開始反抗美國,德、法為首,相信大有機會與俄烏談判,解除制裁,進行和解。
俄羅斯是求和,不是求戰,所以至今經烏克蘭輸歐的天然氣一直未絕。這是留下餘地與歐和解,關鍵是德法意等有否魄力與政治智慧與俄一起解決危機。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