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護協:內地醫護緩解人手緊絀

團體建議醫管局可以理順社區治療設施運作,令流程更為暢順。 團體建議醫管局可以理順社區治療設施運作,令流程更為暢順。
團體建議醫管局可以理順社區治療設施運作,令流程更為暢順。
【本報訊】本港公營醫療系統瀕臨崩潰,人手嚴重不足,首批協助治療新冠病人的75名內地醫護已抵港,惟外界關注責任問題。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表示,關注內地醫護以醫院管理局「名譽僱員」的身份參與抗疫工作,如有專業失德,並非醫管局可承擔,病人若要追究責任,或需循內地發牌機構跟進。
源志敏又說,內地醫療人員來港初期,會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與本地醫護協作照顧病情較穩定的患者,相信問題不大,有助緩解本港醫療人手緊絀問題,但香港與內地的醫療系統及治療流程上有不同,需要一定時間適應。
倡醫管局理順運作流程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亦稱,本港醫療體系緊張,有需要外援協助對抗疫情,建議港人以平常心對待。過去醫務委員會亦有批准不少海外及內地醫生來港註冊,水平不錯,今次來港支援的醫護人員,在內地已有協助處理疫情,相信問題不大。
林志釉又說,來港抗疫的醫護,如開錯藥及開漏藥等被民事索償,要由醫管局承擔責任;若專業失德,由於他們透過《緊急法》引入香港,無在本地註冊,醫委會將不能處理。他建議醫管局可以理順運作,令流程更為暢順,例如本港「發燒」在內地是「發熱」,需要關注如何令紀錄更為準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