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警示變驚嚇 疫情解說四不足

「快準全」的疫情訊息,有助提升公眾對政府防疫政策的信任和合作,進而加強全民防控疫情的力度。3月9日傍晚5時55分,政府經通訊辦的「緊急警示系統」向全港市民的手機同時發出中英文版本的「緊急警示」,附以長約10秒的響號和震動,指伊利沙伯醫院由該日起轉為新冠定點醫院,呼籲非新冠及非危重病人勿到來。但因事出突然,不少市民被嚇了一跳,紛紛洗版,令警示變驚嚇,更凸顯政府在疫情解說的四不足。
該緊急警示系統由防疫抗疫基金撥款1.5億元委託建立,在2020年11月推出,至今首度使用。其實,不少國家或地區都有類似系統,在天災人禍時發揮警示和救命作用,而新冠肺炎是傳染力極強的新興傳染病,公眾對此一知半解,亟欲從政府獲取正確而詳盡的最新疫情消息,好讓大家知悉疫情發展減恐懼,以及免受感染和接受治理的途徑和需關注要點保健康,但若公眾對警示一無所知甚至心存誤解,便將得物無所用,平白被嚇10秒鐘,更可能削弱對防疫措施的配合度。
「緊急警示」只是整套緊急應變計劃的其中一個環節,但一葉可知秋,頭炮僅能悶響彰示政府的疫情訊息存在結構性紕漏。第一,超越了比例原則。設立警示系統是要在可能危及廣泛人命財產安全的緊急情況時,發出有迫切性的公告及訊息,讓公眾知所趨避、及早應變。但伊院改作定點醫院,在早一日已被媒體曝光,特首亦已正式公布,而受影響的僅是非新冠及非危重的急症室病人,以及當晚的門診病人,無論時間、地點、人數和重要性,有需要作全港同步「緊急警示」嗎?此例一開,往後如何跟進?
決策紊亂 欠缺支援
第二,欠缺配套支援。應變計劃包含應變、善後和復原三個階段,當局的警示,震撼式告知伊院「落閘」後,沒有其他下文,對普羅市民來說有何意義?而受影響的病人該回家?去藥房買成藥?轉去哪間醫院求診?全都沒有交代或提示,連最起碼的查詢電話也沒有,對帶病之軀真的情何以堪!
第三,同理心不足。警示系統要發揮作用,公眾信任至為重要,但信任是非常敏感微妙,警示太早、太晚、太多或資訊不整全,都易出現負面效應,甚至訊息疲勞,後座力非比尋常。因而應多從市民角度出發,以同理心而不是「靠嚇」,讓市民認知接受並願跟政府一起抗疫。
第四,決策紊亂,解畫不力。疫情瞬息萬變,抗疫政策需要快速調整,加上不實和誤導訊息湧現,需要主管官員及時導正、緊急澄清,卻沿襲一貫向媒體「放風」探民意模式,致令決策迂迴延宕、反覆多變,並有太多的妥協和計算,徒添「慢三拍」和「離地」的疑竇,即使特首親自解畫,但疫已至此,信心講話倒不如透明交代和看得見的改善,相關努力有待完善「給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