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療垃圾積如山 本末倒置懶處理

本港疫情持續嚴峻,特首林鄭月娥在昨日的疫情記者會上承認,人手不足成為抗疫一大問題。正因為人手不足,當局許多防疫措施只能削足適履,除了確診後康復的公務員「復陽」也可如常上班外,就連確診患者的醫療垃圾,亦放寬指引當成一般廢物處理。問題是,這些醫療垃圾仍有一定的播疫風險,而且人手不足不解決,垃圾只會繼續堆積如山。
一場疫情,特區兵敗如山倒,醫護人手固然極度不足,就連清理垃圾也出現問題。當日葵涌邨多幢樓宇被圍封,多日無人清理垃圾,以致樓層及邨內垃圾堆積發出惡臭,已是一例。詎料事隔逾月,垃圾山問題仍在各區湧現,單是內地因疫情而拒絕回收送港蔬菜的發泡膠箱,致令數以十萬計的發泡膠箱被隨處棄置,日前葵涌七號貨櫃碼頭便有一批發泡膠箱突然起火,有毒濃煙直冒天際,反映再不加緊人手清理垃圾,疫下特區只會更加危機四伏。
無奈港府經一事永遠不會長一智,一般的垃圾問題還未解決,又到具有傳染性的醫療廢物無人清理。公立醫院的醫療廢物處理量大增,本報已多次報道有醫院出現由醫療廢物堆積而成的「紅色垃圾山」。衞生防護中心近日更改新冠病人廢物處置指引,列明確診者的保護衣、紙巾等視為一般廢物,即毋須再用「紅膠袋」處理。而受污染的利器、化驗所廢物、人體組織及敷料則仍須按《廢物處置條例》焚化處理。
顯而易見,當局已無法處理激增的醫療廢物,惟有將醫療廢物的定義放寬,連確診患者的保護衣都當成一般垃圾處理,懶理播疫風險,堪稱本末倒置。誠然,正如林鄭所說,人手不足是現實問題,但目前疫情仍然處於高峰期,只要稍一鬆懈,更大的危機隨時又來,處理醫療廢物必須慎之又慎。有環保團體提議,即使當成一般廢物送往堆填區,必須妥善包好,並劃出遠離民居的指定區域堆填,這不失為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然而以港府做事是是但但、甩甩漏漏的作風觀之,肯定只會當成耳邊風,有關垃圾肯定又會衍生更多風險。
事實上,目前各區仍隨處可見垃圾山、發泡膠箱山,要是食環署人手不足,當局是否可動員紀律部隊人員加快清理垃圾呢?18萬人的公務員隊伍之中,市民唯一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就只剩下紀律部隊。須知疫情吃緊,任何令環境衞生惡化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疫情反覆,一旦垃圾長期堆積令鼠患更趨嚴重,數疫拍門豈非只會令公營醫療徹底崩潰?疫情豈非更難受控?
當然,特區要加快擺脫疫情困境,單靠無能港府之力絕對做不到,用好中央支援方是上策。偏偏現時連亞博館、北大嶼山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等,都因為沒有人手而無法發揮作用,港府口說已向中央提出人手支援,但實際上「因為兩地制度不同」而毫無寸進,說穿了又是港府不肯特事特辦、某些人視內地醫護為洪水猛獸所致。抗疫如救火,繼續拖拖拉拉,人為設限,最終只能自食苦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