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謠言潑污方艙 抗疫考驗能力

第5波疫情嚴峻,隔離和治療設施供不應求,大批患者滯留社區,有人更未及送院已往生,令人深感悲戚。然而,作為抗疫奇兵的方艙醫院,未啟用便猛遭流言攻擊,謠言雖能止於智者,但在今天「深偽」(deepfake)橫生、「港奸」未絕的時代,抗疫清謠便成為考驗管治、踐行就職承諾的新試場。
抗疫在與疫情作時間競賽,中央援港興建8間方艙醫院,目的是借助「國家速度」提升對港人生命健康的維護,而位於青衣的方艙醫院僅用7天時間便率先交付使用,與香港現時公屋單位平均需時7年籌備興建,對比懸殊,亦從一個側面凸顯內地與特區在抗疫能力和擔當上的分野,這需要我們認真學習而不是「亂放毒箭」。
方艙醫院源自美軍在越戰時的可移動野戰醫院,是以醫療方艙為載體,具有緊急救治、外科處置、臨床檢驗等多方面功能,由於機動性高、部署快、成本低,環境適應性強等,現已普遍延伸到抗震救災等突發性應急醫學救援任務,成效顯著;其醫療條件雖不及正式醫院,但足以治理輕症患者,以便騰出更多醫院床位收治重症患者。
不實流言 不攻自破
可惜,有人的亂港之心未死,連關乎抗疫重責的方艙醫院也不放過,醫院尚未啟用,不實流言熱議已在網上「洗版」,既有謔稱方艙「大陸化」,又有指設計猶如「監倉」、「臨時貨櫃屋」,更有配上「深偽」假圖的「一排5個踎廁」指控。其實,有關網議雖極盡誇張煽惑,但全都偏離事實,只要當局挺腰板、敢擔當,不再優柔寡斷、怕事卸責,主動將事實和初心全部攤在陽光下,謠言自當不攻自破,但問題是:當局有這個高度和能耐嗎?抗疫戰不是口水戰,建好醫院只是第一步,管理好、使用好,讓患者及時得到救治和隔離才是任務的關鍵。
剛啟用的青衣方艙醫院,負責管理的紀律部隊採取同理心、人性化的「小區管理」模式,讓患者在接受治療之餘,心理和精神需要都得到滿足。其中,會約以1對50戶的人手比例,安排工作人員作24小時當值聯繫,並與患者以電話溝通,又向他們提供免費報紙、5G網絡和網上娛樂平台等,更正籌備製作抗疫資訊短片。可以說,該做的都已超額完成,更已超越一般傳染病醫院,若仍堅持要與度假村或星級酒店作比較,則全屬「撩交嗌」,社會應作公議。
儘管方艙醫院的內部管理有心有力,但其外部管理和院舍運用方面,明顯有待改進。第一,在全城床位短缺,有確診者仍滯留家中之時,相關單位仍不預早協調安排,令有3,900個床位的青衣方艙醫院,啟用5日僅收治272人,浪費資源兼讓病人受苦,全屬不可接受的人為失誤。不改善根治,更多的方艙醫院都是徒然。第二,應考慮將抗疫提升到國安層次,進行緊急立法,對在網上造謠誣衊,惡意散播虛假消息者,按《港區國安法》究責嚴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