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聚焦俄烏形勢 認知戰是關鍵

對於俄烏最近形勢,筆者先申明立場,就是應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關切,當前衝突應透過外交談判去解決,反對一切火上加油的言論和措施,希望中亞區域能夠早日實現和平。然而,不同的人對於俄烏衝突這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認知、判斷和反應,因此對事情的陳述演繹,重要程度有時比真相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是「認知戰」的基本邏輯,誰主導了認知戰,就很可能主導形勢的發展。
控制媒體 抹黑敵人
在俄烏衝突中,我們見到典型的認知戰套路。第一式是禁言,即西方主導的Facebook、YouTube、IG等主流社交媒體,紛紛推動對俄方資訊的限流、演算法限制等措施,甚至封殺親俄資訊的帳戶。當然,這些做法都會冠以打擊假消息之名義。但2019年香港黑暴的經驗告訴我們,反政府的假消息和謠言滿天飛,這些西方社交媒體有嘗試阻止嗎?
第二式是主動發放假消息,比如開戰之初有所謂「基輔幽靈」,烏克蘭戰機以一人之力擊落俄軍6架戰機的神勇戰績。但如果烏空軍如此強勁,俄軍又怎可能有連綿60公里的車隊長驅直進?又怎會有烏軍蛇島不屈勇士「全體陣亡」的可歌可泣故事?但兩天後原編制的士兵被俘並列隊成排來個大合照。最離譜的一次,是一段廣傳視頻,描述年幼女兒哭別父親上戰場抗俄,令人動容,後來有人發現,原來這是較早前烏東地區一名父親準備把女兒撤離到俄羅斯,自己則留下與「入侵」他家園的烏克蘭軍隊戰鬥。
最後一式是群眾壓力,美國及西方陣營現時高舉抗俄援烏為政治正確,不容有另類觀點,甚至沉默也不被接受。上月底,德國慕尼黑市長賴特爾以公開信方式,向慕尼黑愛樂樂團來自俄羅斯的國際著名指揮家捷杰耶夫喊話,要求他就俄烏事件明確表達立場。捷杰耶夫沒有正面回應,於3月1日即遭慕尼黑方面解僱。在判斷國際衝突中,有時難以非黑即白作論。須知言論自由包括沉默的自由,在崇尚自由的西方社會,怎麼連沉默的自由也沒有?
這就是認知戰常見的套路,透過控制傳媒和網絡,先對敵人塑造一個邪惡形象,樹立自己的正義,誤導一些國家的國民甚至領導層作出錯誤的決定,去達到其政治目的,這都是美國在過去幾十年玩得最熟練的戲法。我們作為一般人,為免被認知戰所迷惑,要煉成金睛火眼,以多角度去了解事件,要有求真的態度。比如俄烏衝突,兩國背後的矛盾原因是甚麼、烏克蘭近年國內出現新納粹主義團體「亞速營」的情況如何等。
此外,支持和平的朋友,亦要關心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戰火,不要掛一漏萬,比如在2月24日俄羅斯揮軍烏克蘭的同一天,美國空襲索馬里、以色列空襲敍利亞、沙特阿拉伯空襲也門,這些同樣是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軍事行動,也值得國際關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