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1月銷售額微升 未反映虎年慘情

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升幅最大。 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升幅最大。
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升幅最大。
農曆新年前黃金檔 僅較前年同期多4.1%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1月份零售銷貨數字,今年1月的零售業銷貨額價值臨時估計為339億元,較前年同月上升4.1%,但較去年12月收窄2個百分點,亦是去年7月以來增幅最慢的一次。這個表面不太差的數據令業內人士大感失望,政府發言人亦指,總銷貨價值尚未完全反映本地第5波疫情及較近期收緊防疫措施的影響,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更指,最新公布的數據只有個位數增長,實在不理想,因數據反映農曆新年前夕,往年的情況至少有雙位數增幅,預期未來的情況不妙。協會又指,現時僅得一間大業主減租,促業主與商戶共度時艱。
超市貨品 銷貨價值增幅最大
政府統計處表示,就銷貨價值而言,升幅最大的為超級市場貨品,其銷貨價值上升10.5%;其次為其他未分類消費品,升幅12.5%;而燃料的銷貨價值亦上升16.9%,為上升比率最高類別,鞋類及衣物配件升約11.4%,服裝、中藥、藥物及化妝品亦有輕微上升。但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的銷貨價值下跌8.2%,汽車及汽車零件更下跌20.5%,家具及固定裝置則跌3.8%。
政府表示,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尚未完全反映本地第5波疫情及較近期收緊防疫措施的影響,而且農曆新年的時間與去年不同,或會對數字造成扭曲,需要連同2月份的零售數據合併分析,才能更有效評估最新的零售銷售表現。發言人續指,鑑於疫情非常嚴峻和各種限制措施,零售業在短期內將繼續面對沉重壓力。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港府1月7日已收緊防疫限制,因此該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已反映部分限制所帶來的影響,但由於處於農曆新年前夕,加上去年的低基數效應,令數字仍有上升,但坦言個位數增長並不理想,正常應有至少雙位數升幅。
另外,協會於上月至今月初,訪問約100間非會員零售公司,合共涉及2,000多間店舖,僱用約2.3萬僱員,當中70%為中小企,80%公司指1月至2月間已中等至嚴重虧蝕,並預料3月虧蝕情況會加劇。會員公司亦普遍錄得10%的跌幅,其中服裝店、百貨、鐘錶珠寶店的跌幅最嚴重,少了至少20%的生意,謝更稱個別零售商沒有了40%至60%的銷售額,而便利店、電器店、傢俬店的生意額亦下跌約20%。
業主企硬拒減租 零售業陷困
零售業界多次要求業主減租,但謝邱安儀坦言情況不理想,現時僅得一間地產商願意減租,另外兩間有意減租。她又稱有70%商戶反映業主態度強硬,不願意商討減租,而即使願意商討亦不欲減租,大多以合約精神為理由,個別業主更委託收數公司追數,情況嚴峻。她指仍需時間觀察業主的反應,希望業主體諒業界並非蓄意不交租,亦促請業主減租助共度時艱。
謝補充,業界亦面對人手不足問題,多間公司員工陸續中招,店舖需要應市場反應縮短營業或停業,小部分公司已要求同事放有薪假,部分公司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減薪,甚至裁員。協會預料疫情若持續,企業難免需推行相關措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