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德國之敗
美國有評論說,俄烏之戰導致德國第3次敗於美國。前兩次是兩場世界大戰,英美聯手把冒起的德國打敗,賠款喪權辱國。二次大戰結束至今70多年,美軍仍駐在德國,德國還未能恢復為正常主權國家。近30年,德國借歐盟再次冒起,卻同樣受到美國的阻攔。
北約東擴,實際上一是防止歐盟併上東歐,過大失控,因此要把歐盟的經濟與代表歐盟力量的歐元打下,讓美國整體經濟大於歐盟。歐盟愈是增加新成員,經濟困難日盛,整體經濟規模已轉過來小於美國。二是北約是美國控制歐洲的軍事組織,指揮權在美,美軍可以北約名義在歐洲設基地、導彈設施和生化實驗室,美國情報機關可以在歐洲橫行無忌,不需理會國際公約、歐洲各國的主權。
敍利亞內戰時,德國反對出兵,且近年與法國謀求組織在北約之外的歐盟本身軍隊,也日漸與俄羅斯、中國、伊朗靠近,背叛美國的傾向清楚。於是,俄烏之戰是美國逼出來,即使俄國不先動手,美國指揮的烏克蘭政府軍也會出擊,在俄國境內滲透破壞,在烏東地區攻擊,迫使俄軍反制,便讓美國把烏克蘭演變成戰場。
美軍用僱傭兵、軍事顧問領軍,在烏境外以電子戰打擊俄軍行動,目的是阻俄軍速戰成功。戰事拖得愈久,愈合美國的計劃。這樣俄烏之戰引發國際金融動盪,美國更全方位地用訊息戰來統率西方媒體妖魔化俄國,政治力逼各國制裁俄國。
歐盟和意大利的領導人說制裁會沉重打擊歐洲已疲弱的經濟,但沒法不參與制裁。歐洲不少言論已公開擔憂戰火蔓延會重重破壞歐洲的發展,俄歐仇恨長期化更不是歐洲所願見,但在美國的挾持下,歐盟各國包括德、法無法擺脫地向美國布下的陷阱跌下去。德國要帶領歐盟自主發展的努力,便一下子為美國布局打垮。
俄烏一戰,俄烏損失巨大,但歐盟各國金融、貿易、生產乃至社會民生總體的損失更大,得益的是美國,除金融發戰爭財外,油氣價上升更使全球最大生產國的美國資本得利,且可藉機吞併俄國在歐洲的市場,使歐洲從能源依賴俄國轉為依賴美國,後者的價錢更貴,政治條件更多。
前兩次冒起,德國想統一歐洲,打破英國的挾制,今次目的是擺脫美國的挾持。但俄烏戰事起,便已半敗,唯一的希望是俄羅斯反制成功,德國與歐盟才可平反敗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