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審批準則守舊 創科局玩殘業界
【記者袁永霖報道】是次財政預算案,政府在創科方面大投資源,除投放100億港元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又推出用50億元成立新的「策略性創科基金」等措施。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董、創科公司老闆鍾貴賢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政府投資的方向雖正確,但發展生命健康已是「遲咗」,基金的實行也過於依賴本港兩大創科園區。他另批評創科中小企最能受惠的資助計劃,卻因創科局審批失當,真正做創科的公司往往難獲應得資助。
以傳統產品作標準 抹殺付出
鍾貴賢的創科公司以創科研發、技術轉移及顧問服務為主要業務,不時有其他公司欲付費使用他們的創科產品或服務,卻在申請創科局的「科技券」資助計劃時,不獲批相稱金額的資助,被迫放棄。鍾指出,問題源於創科局的審批制度,因局方以沒有創科元素的傳統產品作標準,衡量市場價格較高的創科產品,導致獲批的資助往往不合比例地低,「咁係Punish(懲罰)咗我哋咁多年以嚟嘅投入同付出」,結果或引起業界不願再踏足創科的惡性循環。
鍾本來希望政府可在預算案解決上述審批問題,並且別因為疫情而對創科界「收水」。最終,政府雖投放資源發展創科,但着重於發展生命健康科技,以及對港有戰略價值的創科企業。他指,早於2003年「沙士」之後,已有人提出發展醫療衞生科技,直至現時政府才決定注資發展,認為方向雖正確,但內容太籠統,中小企難受惠,而且已經「遲咗」,若早幾年便發展,是次疫情應可處理得更好。
對於「策略性創科基金」由科技園及數碼港主導,負責物色對香港有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鍾指政府擺脫不了多年以來過於依賴科技園及數碼港的毛病,「唔係話(依賴兩創科園區)冇成效,但對比新加坡同深圳,香港攞得出手嘅嘢唔係好多」,冀政府別獨沽一味。他又認為從外國經驗可見,政府要成功,應一如以往側重扶助創科企業,並放寬資助審批,而非僅如是次只主要資助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等。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