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控疫貴在善治 齊心實幹預案

第5波疫情逆襲,令香港從防疫「超一流城市」倒退淪落,確診和病歿人數飆升,防疫資源擠兌,公共醫療「癱瘓」,全城情緒恐慌。國家主席習近平下達最高「動員令」,既支援又問責,督導特區團結精進,並為根治疫癘指引方向。然而動員只是一時,長效控疫還需依憑善治敏行,只有齊心、實幹和超前應急預案,才能整治抗疫和管治軟肋。
束手無策 短板暴現
傳播性高的變種病毒Omicron在突破邊防後,社區猝不及防任蹂躪,港府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短板暴現。大家不禁要問:經歷沙士和豬流感,以及已踏進第3年的新冠疫情,特區有了哪些反思和改進?還有哪些急待改進的政策和執行紕漏?未來需要作出哪些改革完善?
疫情急轉直下,區區有疫情,特別是不明源頭個案遍地開花,政府竟是束手無策,市民更是惶惑不安,防治工作陷困境,被動捱打。由於事態嚴峻,習近平主席罕有地從中央最高層級的視野維度,直接下達重要指示,下派硬任務,明確要求特區做好「三個一切」和「兩個確保」,列明特區政府不能再自我設限、瞻前顧後地拘泥於所謂議事程序、價值判斷和政策思維,而是肩承廣團結、嚴問責、明賞罰、果決斷、勇擔當的主體責任,盡快遏制疫情和穩定社會大局。
香港疫情淪陷,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有人將政治滲雜防疫,刻意將「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予以政治區隔,並且牽扯歪曲「一國兩制」原則,借故挑弄對中央或特區政府的不信任情緒,堆砌私隱、自由等理由鼓動反對和抵制,而政府則未能早作準備和反制,予人把關不力、受壓會動搖的負面印象,既削公眾信心,亦令防治成效大打折扣。
「動態清零」策略不存妥協,但要順利落實亦非易事,須先做好流行性疾病調查,快速追溯傳染源,再就傳染源、確診者、密切接觸人群的「三點一線」式閉環管理,但相關的認知、執行、配套資源和訊息發放等都屢見錯漏,這是不必要的,亦是自我窒礙的。若仍甩漏不斷,將成防疫軟肋。
如果說抗疫這場跟時間賽跑的硬仗,防控是第一戰場,輿論就是第二戰場。在面對突如其來且變數大的疫情危機時,任何防治政策措施都無法面面俱圓,怨懟批評既是免不了,可做的便只有二,一是做到快準細及有足夠的彈性、韌性和敏感度,體現市民的最大利益,藉此促進各界的目標和行動一致。二是搶佔話語權,用公開透明的訊息釋除民怨、遏制干擾和導引認同政府的防疫策略表現,但這方面的力度單薄,主動性和針對性都有待加強。
面對疫情,應急保障是另一個關鍵因素。香港的醫療資源並不缺乏,在配置落實方面雖有所改善,但仍待強化、系統化和官商合作,更要以前瞻視角去超前準備和擬定應急預案,不能臨急抱佛腳。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